改革先锋风采|罗阳:用热情托举战机升空 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
内蒙古新闻网  19-02-13 16:47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沈阳12月31日电(记者于也童)在航空工业沈飞厂区内,罗阳的塑像伫立于此。在他的身侧,一架架战鹰从这里诞生,冲向无垠的苍穹……这座罗阳的雕像身着棉服,这是他在登上辽宁舰时的着装,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定格。

2012年11月25日,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于“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罗阳,这位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集团公司掌舵人,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

30年,他燃烧了自己的一切,用热情坚守“航空报国”。从一名普通的飞机设计员到军工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罗阳组织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航空装备研制和生产任务,矢志不渝献身航空。

1982年,大学毕业的罗阳被分配到有着“航空英才的摇篮”之称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员。

那时,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二代战机正处于设计攻关阶段,罗阳被吸收到设计团队,从事座舱盖研发。他钻到地下室里,闷头一干就是好几个月。

1999年出访美国,罗阳感受到中国和国外顶尖航空制造企业尚存差距。如何让中国航空工业“飞”起来、“强”起来,是他和航空人共同的报国梦想。

罗阳不断用血和汗践行着自己的梦想。2002年,他调至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个人“扎进”多个重点型号的研究中。10年中,他和团队成员一起,让沈飞实现了歼击机从三代机到四代机的跨越。

启动舰载机项目的时候,国内技术尚且空白,面对未知的领域,罗阳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试验第一线,终于拿下了这项核心工艺。当中国第一架舰载机歼-15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蓝天碧海间,罗阳兴奋地与同伴们击掌相庆。

从凯旋的“辽宁舰”上下来的罗阳,疲惫得连与大家拥抱的力气都没有。他把自己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献给了航空事业,而自己,却连抢救生命的几分钟都没留下。在离医院不到100米时,罗阳短暂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罗阳走了,但是他的梦想不会止步。6年过去了,罗阳的名字、罗阳的精神已经成为一种基因、一面旗帜,深深融入每一个中国航空人的血脉中,激励着大家奋斗在建设航空强国的伟大征程中。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