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用一帧帧电影胶片唤来“破冰”的春天
内蒙古新闻网  19-02-13 16:55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军网

  谢晋生前工作照(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上海12月26日电(记者许晓青)“严冬时节,高耸入云的九华山早已被冰雪覆盖,年过半百的他,却不顾山高坡险、气候寒冷,顶风冒雪,沿着陡峭的山路,顽强地向上攀登。”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媒体记录下的著名导演谢晋的行踪。当时,他正为电影《天云山传奇》精心选景。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人们难忘谢晋,痛惜他在10年前驾鹤西去;人们难舍谢晋,因为正是他的执着,用电影镜头一次次呐喊出百姓积郁于胸的心声。

  “助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电影艺术家——谢晋。”当这段评价在人民大会堂内回响,中国电影人引以为傲、热泪盈眶,几代观众百感交集。

  从影60多年,执导数十部电影作品,谢晋一生热爱的电影事业,见证了时代进步。早期他执导了《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等。改革开放后,他的艺术创作巅峰到来了。在这一时期,谢晋作品带有强烈的济世情怀,高度关注民族苦难和国家命运。

  正如谢晋所言:“我的作品要力图在刻画民族的悲剧中,给人以反思、警示的作用。”

  1979年起,《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一批具有反思精神和广泛影响力的经典电影应运而生。

  “特别是《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堪称改革开放三部曲,是呼应拨乱反正,助推思想解放、直抒民意的经典;谢晋导演用丰富的电影语言,涤荡每个人的心灵,激发起一场精神启蒙。”上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说。

  《天云山传奇》中被错划成“右派”的罗群,《牧马人》中融入西北牧民生活的许灵均,《芙蓉镇》里几经风雨的青年知识分子秦书田等人物,由谢晋从文学剧本中搬上银幕,真正“活”了起来。相关作品荣获诸多国内外奖项,同时也是上世纪80年代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代表作。

  破冰方知春水流。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谢晋导演辞世10周年之际,人们缅怀谢晋、致敬谢晋,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谢晋电影的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