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的医生下乡来(新春走基层·全面深化改革)
内蒙古新闻网  19-02-19 16:37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正月初十大清早,天气寒冷,空中还飘着蒙蒙细雨,宣玉放来到杨村镇中心卫生院,不出意外,见到了好多“老朋友”——都是长期在这里治疗的病人。

  宣玉放是安徽天长市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的医生。2018年初,根据天长市人民医院的安排,他每个月都会来杨村镇中心卫生院坐诊。

  记者见到宣玉放时,他正在卫生院新成立的针灸理疗室里忙活,宽敞的房间里,针灸、牵引、拔罐、按摩……在几张病床之间来回穿梭。

  他的“老朋友”们也很舒心。“我年前腰疼得都下不了床坐不了车,现在感觉好多了。”刚刚做完理疗的天长市小关社区居民郁宗富高兴地告诉记者。

  要知道,像他这种情况,以前想见到宣医生可不容易。杨村镇中心卫生院从前没有针灸理疗科,也没有医生进行治疗,身体不舒服了只能坐车到市医院。

  不过现在,有了宣玉放。

  “对于颈肩腰腿痛的病人,首先要强调的是休息,从村里到市里医院,来回坐车颠簸非常不利于病情恢复,更别说很多病人疼起来连车都坐不了。因此就近就医十分重要。”宣玉放说,“另外,一般病人都需要多次复诊。就拿针灸来说,很多病人需要10次甚至20次到卫生院治疗,有了针灸理疗科也能缓解病人经济上的压力。”

  为了彻底解决杨村镇中心卫生院缺医少药的问题,一年来,宣玉放和同事们一起建设了针灸理疗科,培养了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还在市人民医院帮助下,更新了治疗设备。除了针灸理疗科,一年来杨村镇中心卫生院还增加了消化内科和胃镜室。“市里的医生到这里坐诊,给予我们很大帮助,切实提升了我们的医务工作水平。”杨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方吉毅说。

  宣玉放介绍说,以前他在市人民医院坐诊时,因为基层医院实力不足,病人大部分来自农村。如果类似的常见病能在基层医院处理好,市里医院也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去。

  据了解,目前,天长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两个医共体约620名医生正在进行多点执业,涉及天长市全部16个乡镇卫生院。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的瓶颈逐渐暴露出来,虽然天长市的医共体建设逐步完善,但是基层医院对很多病症束手无策,也只能把病人送到市里的医院,对于病人的疏导作用有限。”天长市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张磊说,“所以,我们希望优秀的医生下沉,帮助基层医院提升技术水平,既能给病人提供方便,便于病人康复,又能合理控制市医院病人数量,真正让病人在家门口享受到最好的治疗。”


[责任编辑: 张燕]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