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绍之: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堂堂正正
内蒙古新闻网  19-03-22 16:49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军网

  冉绍之(右)在长江上接受记者采访(2003年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

  新华社重庆12月25日电(韩振、张凌漪)“能参与到三峡移民这项伟大工作中,我感到非常自豪。”冉绍之对记者说。

  12月19日,人民大会堂。冉绍之,这个在三峡库区长大、在三峡移民工作中坚守了20余年的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开放表彰对象,被授予“改革先锋”奖章。

  从1992年开始,冉绍之就投身于三峡移民工作,先后摸索出了“三不准”“四监督”“五公开”和“五支笔联审”等许多成功经验,并率先在三峡库区创造了“门前一条江,江边一条路,路边一排房,房后一片园”的“就地后靠安置”模式,为三峡移民搬迁安置树立了样板,在三峡库区大力推广。

  如今,在首批三峡移民试点乡——奉节县安坪镇(原安坪乡),一层层梯田脐橙果实累累,一排排砖房依山傍水,一条条村社公路交错纵横。

  可在移民搬迁刚启动那阵,工作困难重重。

  “农民不想走,除了故土难离,还说明他们对国家的政策还不够了解,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家,必须耐心细致地给农民讲明道理。”时任安坪乡党委书记的冉绍之说。

  冉绍之(右)在帮助移民干活的同时了解移民的生活状况(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

  上坡撑膝盖,下坡摔陡坎。这是百姓对安坪乡地貌的生动描述。为了做通村民的工作,冉绍之跋涉在安坪乡的崇山峻岭中,挨家挨户走,挨个找人谈。

  奔波劳累让冉绍之的关节炎频繁发作,经常是腿疼得不听使唤,上下坡只能靠人前拉后推,通过羊肠小道,只能手脚并用地爬行,两只手磨得皮破血流。

  那段时间,10天就能磨破一双鞋。冉绍之硬是凭着一股顽强的毅力,拖着两条病腿跑遍了安坪乡的每一个村落。

  冉绍之耐心地给村民们讲道理,帮他们谋划以后的日子。终于打动了村民,最终一致同意搬迁。

  “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堂堂正正。”这是当地群众对冉绍之的评价。

  移民搬迁时,他手里握着近3000万元移民建设项目资金,却从没有乱花过一分钱。安坪乡的移民都说:“冉书记管钱,我们最放心!”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