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风采|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谢高华
内蒙古新闻网  19-03-22 16:57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社

改革先锋风采|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谢高华

谢高华(右一)参加“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旧址公园”揭牌仪式(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谭进 摄

新华社杭州12月20日电(记者谢云挺)今年88岁的谢高华曾任改革开放初期的浙江义乌县委书记。他以群众需求为第一导向,以敢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担当,打破条条框框,毅然拍板给路边摊市场开绿灯,果断提出“四个允许”政策,首创“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带领全县干部勇于坚持、积极作为,催生和培育了义乌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谢高华任义乌县委书记是在1982年。当时的义乌是“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的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经包产到户的义乌农民开始从事各种副业,在城里逐渐自发形成小规模的路边摊市场。

1982年5月的一天,在县城摆摊经常被相关部门“围堵”的农妇冯爱倩,在县委机关大院外拦住了谢高华,责问政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摆地摊。当时,谢高华到任义乌才一个多月。冯爱倩的话让他深受触动。

经过调研考察,谢高华觉得搞活市场符合中央的精神原则。然而,当地不少干部怕担责任,顾虑重重。谢高华在一次县机关大会上表态:“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宁可不要乌纱帽!”

1982年9月5日,义乌县委作出决定,开放湖清门小商品市场。一时间,周边县市被“围堵”的摆摊人像潮水一般涌到义乌。

义乌小商品市场因在全国率先开放而抢占了商机。到1982年底,市场已有30多个大类2000多种小商品,吸引了国内10多个省份的客商前来采购。在此基础上,义乌县委、县政府又发出“四个允许”通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进一步为城乡经济松绑。

1984年,谢高华结合义乌实际首创提出“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随着义乌撤县建市,“兴商建县”变成“兴商建市”,内涵也不断与时俱进。

“谢高华至今在义乌没有一处房产,没有一间商铺,也未持有任何义乌企业的股票。就连在上海工作的小孙女想到义乌考察市场,他也一再叮嘱,不准打着自己的旗号在义乌谋便利。”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守春说。

“义乌市场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义乌人民创造出来的,它凝结着历届义乌党委政府精心培育的心血。”面对人们的溢美之词,谢高华说。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