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记者郭玉琴报道:冬日,暖阳高照。一排排红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静谧地沐浴在阳光下,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从村外直通村里。
正是农闲时节,村民们有的在农家书屋看书“充电”,还有的在文化活动室下棋。村民杨巧连刚跳完一支广场舞,高兴地说:“这里原来是个土砖窑,现在成了生态公园,我们没事的时候上来跳跳舞唱唱歌,心情特别好。”
蒲县山中村位于县城西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域,多年前是有名的老大难村,村委会没有办公场所,辖区8个自然村没有一所像样的小学。近年来,山中村依托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优质核桃种植、推进环境连片整治,实施了通道绿化、庭院植绿、核桃树增绿工程,共栽植核桃树10万多株,人均100株,成为全省核桃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村民们靠着核桃发了家。
“来,大家都过来,坐下喝杯茶。”走进该村村民李留柱修葺一新的客厅,他打开了话匣子:“之前住在土窑洞里,靠村里接济过日子,后来承包了村里的核桃园,现在已发展到30亩,每年收入好几万元。”
山中村同时发展小杂粮、马铃薯、药材、烟叶种植以及猪、牛、羊、鹿、鸡等特色养殖业。通过整合蒲元生态农场、龙泉山庄和山中奶奶庙、山中新村等资源,开发农家生态旅游。再加上村里投资80万元实施的100kW光伏发电项目的收入,2017年,山中村人均收入达到9800元。
为了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山中村努力建设山水园林宜居家园,安装路灯170余个,实现主街道、巷道亮化全覆盖。栽植1万余株侧柏和风景树,绿化覆盖率达71.8%。同时,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农户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建成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和广播室,组建起4支群众性文体队伍。建立道德讲堂,每年开展道德模范、“五好”村民评选表彰和“做文明有礼中国人”活动。
2018年,村里又投资50万元建成了手套厂,村民们有了增收新渠道。村民郑俊花说:“我在厂里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块钱,地里的活也不耽搁,一年下来能挣三四万块钱,我觉得挺幸福。”
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中村从过去的穷山沟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不仅有绿水青山的“颜值”,更有“金山银山”的价值。山中村党支部书记石金平告诉记者,下一步,该村将会在公路沿线打造千亩A字型油用牡丹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们都过上更富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