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系列片《沧桑话巨变》第七集:档案历史的讲述者(一)
内蒙古新闻网  19-04-02 22:53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西藏网

  内容简介: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开创未来。为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中国西藏网特推出8集系列片《沧桑话巨变》。

  历史档案文献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表征着某个时段人类文明活动,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做好对历史档案的保护工作格外重要。在旧西藏,历史档案保护几乎是空白。如今,西藏的历史如何诉说,诉说的重要载体又是什么?让微视频系列片《沧桑话巨变》第七集《档案历史的讲述者》告诉你答案。

  坐落在拉萨市区红山上的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气势雄伟,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在这雄伟建筑的脚下,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在“诉说”着西藏的过去。位于雪城西面的雪西印经院就是一座“诉说”西藏历史的建筑。

  西藏民主改革以后,雪西印经院的功能从存放《大藏经•甘珠尔》经版演变成西藏自治区档案局(馆)存放档案。从布达拉宫脚下的雪西印经院搬迁到拉萨市西郊崭新的办公楼,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保存着从元代至民国时期的300万卷(册)档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档案会发生酸化、霉变、破损等情况。西藏档案局(馆)修复科的工作人员们所要做的就是根据档案的材质、破损程度等对档案进行修复。经过去污、除尘、选纸、展平、刷浆、拓裱、吸水、检查、排湿、裁剪、晾干(压干)、归档等十余道纯手工的修补过程,一件件原本破旧不堪的老旧档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修复的同时,如何把档案、特别是把保存和记录西藏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文献档案妥善、长久地保存下去,如何“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也是档案工作者们一直在考虑的。

  西藏自治区档案局(馆)里,工作人员正在按计划对馆藏档案开展数字化工作。预计到2020年,将完成1.5亿字的馆藏历史档案数字化,基本完成馆藏现行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届时,将会更加方便公众利用档案,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 魏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