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平均每天新设创新型企业199家;新经济占GDP比重达33.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56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204个;“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逐步扩大……
2018年,首都北京高点站位,系统谋划,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打造了高质量发展的北京样板。
创新发展是唯一出路
位于北京海淀桥西北角的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于2017年6月1日起运营,目前已迎来15家前沿技术企业进驻。
3月25日,第一财经记者在该中心了解到,这些入驻的企业均是通过“全球选拔、公开路演”挑选出来的,平均成立时间只有3年左右,但总估值已超千亿元。
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前沿企业选拔重点聚焦三大领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为代表的重大前沿信息技术突破;重大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技术突破;以石墨烯、液态金属、量子通信等为代表的颠覆性材料技术突破。
此外,入驻企业均可得到产业对接、创业培训、政策辅导等全链条一体化的服务。
“寒武纪”开发的全球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架构指令集;“驭势科技”的低成本无人驾驶技术;“商汤科技”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引擎平台;“梦之墨”液态金属打印机;“百惠维康”的全球第二台神经手术机器人;“深瞐科技”研发的全球第一家车辆特征识别技术;“智云奇点”打造的物联网云服务平台……这些入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拥有重大颠覆性原创核心技术,以及具有面向市场的高速成长性。
旷视科技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智能视频云产品、智能传感器产品、智能机器人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手机、安防、物流、零售等领域。
如今,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已成为继创业大街、智造大街之后中关村示范区又一新地标,将以聚焦前沿硬科技创业的特色形成差异化发展。这里将用3~5年的时间,聚集100个左右掌握最顶尖前沿技术的企业,打造全球领先的前沿技术创新生态。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告诉记者,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目前,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业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占示范区总收入比重的七成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万多家,总收入超过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增加值8330.6亿元,增长12.3%;技术收入首次超过万亿元,达10629.4亿元,且增速高于总收入增速,达到13.4%,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截至2019年2月底,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36家,其中境内229家,境外107家。
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人均总收入220.3万元/人,增速8.8%,人均实现利润18.1万元/人。其中,海淀园在2017年地均产出率已达到约108.6亿元/平方公里,劳均产出率约178.1万元/人。
据亿欧网数据,目前中关村的人工智能企业数超过400家,占全国人工智能企业总量的1/4,拥有全国过半数人工智能骨干研究单位和10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减量发展是特征,绿色发展是基础,创新发展是唯一出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根本落脚点。”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克庆对记者说。
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多年来,北京的城市管理者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201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给出了答案: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未来北京的服务保障能力、人口资源环境、城市空间布局,都应向战略定位看齐,与战略定位保持协调一致。不符合战略定位的非首都功能,就要坚定不移地进行疏解,为提升首都功能、提高发展水平腾出空间。
3月25日,在北京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会上,林克庆对记者表示,北京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减量提质成为突出特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林克庆表示,北京市的理解就是“经济发展高质量、城市治理高水平、生态治理高标准、人民生活高品质”。
他透露,在指标体系方面,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减量发展特征,北京市要形成6个方面35项具体指标。要求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开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评价,并鼓励探索创新。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被公众广泛关注。林克庆介绍,北京将努力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典范,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城市。
近期,北京市创新完善城市副中心管理体制,成立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和管委会,赋予市级管理权限,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还出台了加强城市副中心政策集成创新意见,土地集约利用、投融资改革、产业发展等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硬件上的,更重要的是软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林克庆告诉记者,近年来,北京加快了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的打造。2018年,北京精准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9+N”系列政策措施,首先解决的就是企业在营商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各方大力精简办事程序,大幅压缩政府部门办事时间,“去繁就简,能压就压”。
如开办一家新的企业,时间从22个工作日缩至5个工作日,压减的程序和时间高达70%;企业最快用20分钟就可完成名称登记,而工商登记方面所需的时间,也直接由8个工作日压缩至1~3个工作日。
北京海关副关长高瑞峰介绍,北京海关推广应用“提前申报”、“先放行后改单”、“先放行后缴税”、“先验放后检测”模式,实行“互联网+预约通关”,企业需在双休日(节假日)期间办理通关手续的,可以通过“互联网+海关”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提交预约通关申请。
通关便利化促进了北京地区进出口增长。北京海关统计,2019年1月份北京地区进出口239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环比增长4.4%。
2018年,北京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在国内22个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综合排名第一。
进入2019年,北京再度推出“9+N”政策2.0升级版,让改革红利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释放。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表示,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今年北京市在纳税方面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招标投标方面,通过网上免费下载标书、网上投标,减少招标文件费用200~300元/份以及标书制作费用,预计每年可为社会企业节省招投标成本上千万元。
“北京营商环境的改革是全面的、深入的,不单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还包括被动审批和主动服务以及面向社会公共服务全方位领域的改革。”3月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团开放团组全体会议上,谈绪祥表示,在落实好营商环境改革2.0版的基础上,以后还会久久为功,有3.0、4.0版措施出台。
扩大开放以服务业为龙头
“感谢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使我们在办事过程中享受到诸多简化的审批流程,包括备案及地税注册地跨区迁移流程。”3月25日,ABB(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Lars Eckerlein(康亮)说。
在北京市当日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专场上,康亮对记者表示:“北京市各级政府都有非常强的服务意识。”
ABB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技术领军企业,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雇员达14.7万。早在上世纪80年代,ABB集团就进入了中国。ABB集团在中国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40家本地企业,1.8万名员工遍布于142个城市。2018年,ABB集团在华超过90%的销售收入来源于本土制造的产品、系统和服务。中国是ABB集团全球最大市场,而北京是ABB集团在华发展的重要城市。
康亮介绍,ABB集团在北京设立了ABB(中国)有限公司作为ABB在华总部,设立了涉及电力和自动化产品及系统的五家高端制造企业,以及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基础研究的研发中心等。ABB(中国)有限公司参加了北京市很多重要工程的建设,如国家大剧院、2008年奥运会场馆、北京行政副中心、北京新机场、高速铁路和地铁项目、供电和水处理基础设施等重要项目。“我们还在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谈到北京市的营商环境,康亮举例说,“ABB的服务业务包括出口研发等近几年发展势头很好,享受到了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的优惠政策,还申请到了有关国际资质认证、新员工聘用等便利。”
“在中国,我们对业务发展充满信心!”康亮表示,2019年,ABB集团将致力于在全球具有吸引力的市场进一步开发面向未来电网、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交通和未来服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北京,ABB集团将继续增加投资,不断升级生产设施,提高研发实力,以进一步为北京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林克庆介绍,目前,北京市以服务业为龙头的扩大开放正在向纵深推进。外资企业设立备案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模式、产业定制化贸易监管模式等一批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逐步向更高标准接轨。
“今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推出177项试点任务。”林克庆表示,北京市将配套实施7大领域行动计划,在跨境贸易、人才出入境、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标衔接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探索“产业开放+园区开放”模式,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梅英告诉记者,北京市自2015年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经第三方机构评估,试点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贸易便利化、优化开放型经济营商环境等方面形成了68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开放创新举措。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1.0%,比试点前的2014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67.4亿美元,是2014年的1.85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突破1万亿元,占全国的1/5。
2018年,北京市GDP超过3万亿元,增长6.6%;人均GDP达2.13万美元,居全国第一;全员劳动生产率24万元/人左右,居全国首位。“今年一季度,北京按照中央‘六稳’要求,着力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有望实现‘开门红’。”林克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