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老师”呼秀珍:几多知心话 想对党诉说
内蒙古新闻网  19-04-29 16:49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文明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父亲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我调入咸阳道北中学任教。从此,我把“文化大革命”带给我的巨大打击和心灵创伤,全部封存在过去的记忆里;把对党的感激之情,都化作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岁月匆匆40载,几多艰辛,几多坎坷,几多奋斗,几多收获,几多知心话,想对党诉说。

  2017年11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期间,全国道德模范呼秀珍(左)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中国文明网 张慧磊摄

  40年,入党心愿终实现。我叫呼秀珍,是陕西延川县人,父亲是1934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受父亲影响,我不满18岁就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是,当“文化大革命”波及到我们呼家时,我一下子从大家羡慕的“红色后代”一落千丈。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了入党,我先后写了9份入党申请书,苦苦追求了23年。期间,我有过痛苦、委屈、困惑、挣扎。是父亲坚定的政治信念,教我选择了坚持。于是我下定决心:“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进了党的门,永做党的人。”终于,我在1985年,41岁的时候,入了党。来之不易则倍加珍惜,“用一生的努力乃至生命,来珍惜和捍卫共产党员的神圣称号”,是我对党的庄严承诺。

  入党33年来,我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工作努力,严于律己,不怕吃苦,不怕吃亏,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读《梁家河》的时候,当我读到习近平同志因为“文化大革命”影响,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时,相似的遭遇使我感同身受,泪流满面。我更下定决心,在有生之年,坚守信仰,为党旗增辉。

  40年,教书育人志愈坚。从1978年调入道北中学至今整整40年,我担任了学校的初中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在几十年教学中,我给自己定下了规矩,要坚持做到四个“认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如讲小说《夜走灵官峡》时,我翻阅了大量修建宝成铁路的资料,精心设计了《放声讴歌铁路美》的学生演讲,编了四句顺口溜:“当代作家杜鹏程,《保卫延安》最著名,小说《夜走灵官峡》,选自《光辉的里程》。”这样,原本枯燥难记的文学常识,让学生能在一分钟内记住。再如,“老舍原名舒庆春,字是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作品多,骆驼祥子茶馆等”,为了蕴含信息更丰富,我查阅很多资料,修改很多次,编了很多这样的顺口溜。我的学生们说,在一篇新课文准备开授前,呼老师成了“导演”,他们则成了“演员”。他们说:“呼老师的语文课是快乐的语文课,而快乐的语文课收获的不仅是好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这,或许正是语文教育的真谛之一。

呼秀珍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图片由呼秀珍提供

  “我爱课堂,因为课堂就是我的岗位。”呼秀珍最喜欢的就是在课堂中和学生们交流。图片来源:咸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