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南雨季,湖南省永兴县金龟镇牛头村清代建筑群古韵十足。走进何氏公厅侧面的人行道,“何昆故居”四个大字映入眼帘。
“奋战不顾身,忠党爱人民;勇开光明路,青史育后昆。”这是战友刘瑞龙为何昆写下的诗句,精炼概括了他为党和人民奋斗的一生。
何昆,1898年生,湖南永兴人。幼时读过私塾,学过武艺。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离校,先后到三水、武汉、广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1927年12月,何昆参加广州起义,带领战士冲锋在前。起义失败后,在黄沙火车站被捕。他凭借习武基础,带领部分难友逃出关押场所,潜回永兴老家短暂停留。
当时正值朱德、陈毅领导发动湘南起义,永兴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何昆向广大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帮助地方党组织训练工农武装。同时,动员妻子曹已花剪发、放足,为村里妇女做榜样。
在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下,妻子抱着不满周岁的女儿,含泪劝何昆暂时躲避一下风声。他向妻子解释说:“我在外面跑,是为了让穷苦人以后不再当牛做马呀!”不久,他奉命到上海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1929年冬,何昆调任中共江苏(南)通海(门)特委委员,参与领导改编当地游击队和整顿农民武装,指挥游击队先后取得卢家庄、四甲坝、四扬坝等战斗的胜利,有力推动了该地区游击战争的开展。何昆在规范练兵的同时,向战士们宣传革命战士为人民的理念,提倡艰苦奋斗,动员战士向江西的红军学习,将每月津贴由6元减到3元。
1930年春,何昆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任军长兼第二支队支队长。全军下辖两个支队,1300余人,是当时江苏境内唯一的一支中央序列红军。他率部活动于南通、海门、启东、如皋、泰兴等地,先后攻克敌人多个据点,粉碎敌人多次“进剿”,建立通海如泰根据地。
1930年4月16日,在如皋西南老户庄战斗中,何昆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
“何昆的一生,体现了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为了革命他隐姓埋名,随时面临生死考验,并最终献出宝贵的生命。这种诱惑面前不动摇、困难面前不屈服、得失面前不彷徨的精神,值得后人弘扬传承。”长期研究何昆事迹的永兴县史志办原主任王日明说。
何昆故居于2011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底完成修缮。当地正策划近期在何昆故居布展,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弘扬传承英烈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者 谭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