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箬叶
学名一叶兰。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区以及海南岛、台湾岛等。叶子常用作粽叶,中医以根状茎成分入药,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药材。四季可采,晒干或鲜用。
参考功效:活血散瘀,补虚止咳。有助于治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腰痛,肺虚咳嗽,咯血功效。
二、芦苇叶
芦苇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苇叶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适用于热毒疮痈、脾胃积热、口渴引饮、小便不畅、淋涩疼痛等。《本草纲目》言其“解诸肉毒”。《玉楸药解》言其“清肺止渴,利水通淋”。
三、竹叶
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是国家认可并批准的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它能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四、荷叶
睡莲科草本植物莲的叶片。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清热解暑宜生用,散瘀止血宜炒炭用。
1.使用特点
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面积较大、使用方便、易保存,而且采用成本低廉,适用于民间。
2.感官特点
绿色即便是蒸煮后也能有较好的视觉感受,同时大多带有清香,能给人来来较好的感官体验,适合夏季使用。
3.功效特点
这些粽叶都有一定的药用功效,蒸煮后药效成分可能会对人体起到食疗的作用。但这不是古人选它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最后。
关键词:粽叶来源百度
实际上。《本草纲目》上没有记载粽叶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痈肿等功效”,只在《谷部》谈到了粽子,原文如下:
时珍曰︰俗作粽。
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五月五日取粽尖,和截疟药,良(时珍)
所以:粽叶做包装的作用大于做食疗,做粽叶的这些叶子功效与粽子功效要分开来讲,实际上我们一不喝煮粽子的水,二不吃粽叶,粽子本身带有的粽叶的药用成分有限。
作者 介绍
辛宝:博士,副教授,执业中医师,中国营养学会首批册营养师,临床营养师,硕导。
《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