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养生,从这七件事做起!
内蒙古新闻网  19-06-05 15:56  【打印本页】  来源:搜狐网

  又是一年端午时,吃粽子,赛龙舟等等活动已是端午的标配。那有多少人知道端午的由来及端午时节的养生习俗呢?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等,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七大养生习俗

  ——吃粽子——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效,如芦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够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具有清热除烦、健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需要注意的是,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插艾悬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叶(也叫艾蒿)是芳香化浊类中药,具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和菖蒲的确具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另外,艾叶、菖蒲还具有驱蚊的作用,慢慢让其燃烧驱蚊效果更好。中医以艾入药,具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效。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原料。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作用。可见,古人插艾悬蒲是具有一定的防病作用的。

  ——涂雄黄酒——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进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具有杀虫作用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另外,还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用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侏罗纪世界2

  主演:克里斯·帕拉特/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泰德·拉文

  ——佩戴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取2克,另外再加丁香1克。将这几味中药研成细末,放入布袋中,缝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效。

  ——喝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具有滋补肝肾、壮筋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女性腰脊痛等症。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生活在气候潮湿地区的人,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热闹的民俗活动,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端午时节赛龙舟,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脾胃代谢、通调全身气血。

  ——喝茶——

  端午节,粽子永远是主角。但是由于粽子大多以糯米和黏黄米为主料,黏性较大,进食过量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粽子卡路里基本都在500左右,热量高,此时配上一杯茶,可以去除油腻,帮助肠胃消化。

  肉粽、板栗粽、水晶粽、豆沙粽......不同口味的粽子适合喝不同的茶,吃粽子配茶是极有讲究的。

  1、白粽+花草茶:

  白粽由糯米做成,没有馅料,食用时蘸白糖或其他料汁。吃白粽时,可以搭配关汉卿系列花草茶,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还能调理血液循环,十分宜人。

  2、甜粽+西湖龙井:

  甜粽以小枣、蜜枣、豆沙等甜味馅料为主,甜腻的口感配合绿茶浅淡甘爽的味道,相得益彰。并且清淡的绿茶能增进葡萄糖的代谢,不让过多的糖分停留在

  体内。

  3、蛋黄、鲍鱼粽+桂花乌龙:

  咸蛋黄、鲍鱼粽等咸味馅料的粽子,适合搭配桂花乌龙,乌龙茶是半发酵茶,能衬出咸甜口味的幽远口感。

  4、鲜肉、火腿粽+糯米普洱/胎菊:

  鲜肉、火腿等油腻的粽子,适合搭配普洱茶、胎菊,它们可以去除口感上的油腻。

  这些拼配你都学会了吗?一杯下午茶配上一个粽子,过个美美哒端午节吧!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