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正式出版,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
全面把握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收录了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19年3月关于“三农”工作的讲话、报告、指示、贺信等70多篇重要文献中的286段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三农”理论与时俱进的重大创新,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创新性、指导性。一是对“三农”问题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习近平同志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赋予“三农”工作新的战略方位。二是对工农城乡关系进行新定位。习近平同志强调,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改变了长期存在的“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势。三是对农业发展阶段作出新判断。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四是对“三农”工作目标任务展开新谋划。习近平同志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这体现了对更高水平“三农”发展的统筹谋划。五是对党管农村工作进行新部署。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进一步夯实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涉及“三农”方方面面,贯通历史、现实、未来,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直接体现,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理论探索与顶层设计。我们要将其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从整体上来理解把握。
深刻体会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根本政治立场
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答了“三农”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根本问题。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重农、爱农、为农、兴农的深厚情怀,是我们党坚持人民立场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弘扬、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围绕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开展工作。在河北正定,针对农民收入低、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带头全面推广大包干,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工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3年多时间翻了一番。在福建宁德,为改善山区农民的贫困面貌,强调“扶贫先扶志”,倡导“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扶贫开发精神,短短两年宁德贫困发生率大幅降低。在福建省,心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全国率先治理“餐桌污染”,在全省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在浙江省,针对当地富起来的农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部署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庄严承诺,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同志从农民群众的期盼出发,为农民群众谋求实实在在的福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重农、爱农、为农、兴农的价值取向,贯穿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浸润着浓浓的党群之情、鱼水之情,体现了鲜明坚定的人民立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我们要自觉站稳这个根本政治立场,把满足农民的需求和期盼、让农民满意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经济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政治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深入领悟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方法
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仅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光芒。我们要用心体会,努力掌握运用,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战略思维谋全局。习近平同志始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看待“三农”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局中来谋划推动。他多次强调,“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坚持辩证思维解难题。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运用。例如,强调对粮食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多了是问题,少了也是问题,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多了是库存压力、是财政压力;少了是社会压力、是整个大局的压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坚持历史思维把方向。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始终运用历史眼光思考谋划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在农村土地问题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农民的土地不要随便动。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在农业经营体制上,强调我国小农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的本源性制度。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坚持创新思维增动力。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地解决“三农”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亲自部署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实现了继家庭承包经营后土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强调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坚持底线思维划边界。习近平同志坚持底线思维,强调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强调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在农村改革上,强调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利益损害了,为农村改革划定底线。
坚持实事求是定方针。习近平同志始终立足国情农情观大势、看问题,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正确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习近平同志总是瞄准“三农”现实问题开药方找答案,紧盯发展目标找办法求突破。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强调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的典范。
学深悟透这些科学方法,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对乡村振兴实践的探索,不断深化对乡村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学以致用,从农业农村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制定政策、谋划工作,着力提升以科学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主动性、实效性。
(作者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
《人民日报》( 2019年07月16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