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抢跑”新学期 孩子反而可能“落后”
内蒙古新闻网  19-08-29 11:37  【打印本页】  来源:新浪网

  专家提醒,开学收心应引导孩子自主安排

  -新快报记者陈思陶

  同学们,暑假余额已经不多,新学期已经在向你招手!可是,还没写完的暑假作业、即将要告别的自然醒早晨、拥挤的上学路,还有新学期的新挑战……光是想想,就觉得“压力山大”。从“暑假模式”到“HARD模式”这个挑战,不仅让孩子焦虑,也让一些家长心慌。专家说了,面对开学,收心是有必要,但家长要淡定,不要操之过急,要给孩子一些自主权。

  为了让孩子收心,家长组团提前买教材

  老师、学校并未要求家长购买新学期课程的资料,但部分家长认为提前预习很有必要。广州番禺区苏妈妈认为英语和语文学习靠“早起”,她已经为三年级的女儿布置了新课本的词语、单词读写,并在开学前听写。记者咨询网络书店,客服表示新学期教材的单科月销售量达数百本,还有家长组团提前购买。

  海联路小学郭老师表示,学校和老师在暑假会举行教研培训课,在新学期也会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教学拓展,家长可跟随学校脚步,不必过于焦虑。

  陈老师则认为,家长着急抢跑,用教材教辅提前“开学”,让孩子收心,可能导致孩子过于紧张,起到反作用。

  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钱林表示,家长着急“抢跑”也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暑假学习过程比较疏忽,没有做到张弛有度。而孩子依靠家长要求、催促,突然从散漫状态进入学习模式,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可能会影响新学期的学习效果。

  他建议家长引导孩子使用时间规划表,而且要让孩子参与制订,要适合孩子自己的内在节奏,难度不要太高,一旦制订,就要严格执行,长此以往,不仅有利于孩子按计划完成学习,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自律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分科准备

  语文:提前准备阅读书籍

  家长的担忧没错,暑假真的“干扰”新学期。人教社少儿读物中心副主任、副编审王迎兰表示,根据教育界的研究,学生群体存在Summer Learning Loss的现象,即一个暑假后,学生通常会忘记不少所学知识。

  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准备,王迎兰表示,坚持阅读是良好的持续学习方式。特别在今年9月份将使用的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阅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建议家长可以趁着暑假末,带孩子去逛逛书店,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提前购买一些延伸的阅读作品。她建议,可选择与课外难度相当的作品,低年级可选择全文注音的书,中高年级可难字注音,从而引导孩子按照能力进行自主阅读。

  数学:速成法或适得其反

  开学前夕,有些家长会到教育培训机构咨询“数学大神带你七天过××年级数学”“××年级数学快速解答”等课程。不过,某课外辅导机构的陈老师表示,家长无需迷信数学“速成”课程。陈老师提醒说,提前学习一些速成法可能会起反作用,比如容易使学生在新学期心浮气躁,觉得自己学过了,于是上课时不够专心,导致一知半解。而且,随着年级升高,数学学习难度加大,也就越来越难“速成”。

  陈老师建议,对于小学生,数学成绩表现和记忆各类公式定理、使用的熟练度有关,可在开学前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出发,进行复习巩固,并初步浏览新学期要学的内容,建立初步记忆。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推导公式定理,让孩子理解更深,知其所以然,从而提升使用熟练度。

  英语:思维导图厘清脉络

  

  岑村小学李老师表示,学习环境和氛围影响英语表达、考试成绩的表现。家长可在开学前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或对话上学期课本,重新回到英语学习的状态;由于课本设置了不同的主题单元,还可用思维导图画出新学期所学的语法、单词基本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李老师提醒,即使暑假期间安排了英语课程的孩子,也不是万事大吉。由于孩子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对新的学习内容熟练度有限,建议家长在开学前进行总结、巩固培训,可尝试多样化的方式,如和孩子进行情境对话、动画互动、剧情复述等;如家长英语能力有限,可利用录音、语音测评软件等方式进行。

  专家提醒

  开学前的心理调适,家长孩子都要有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曾慧梅医生建议,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假期已经结束,首先要提前调整作息时间,现在开始应要求作息和上学同步,使孩子的生物钟提前适应学校生活。

  其次,仪式感对于孩子感受开学有良好效果,家长可以检查、订正作业,和孩子购买新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或者和孩子谈谈暑假的收获,总结得失,用此营造开学气氛。

  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减少手机、网络等娱乐时间,为孩子提供榜样,平衡孩子的心理。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