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同大家见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兴安盟的关心和支持。这次发布会主题是“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绘就新时代兴安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画卷”。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因地处大兴安岭而得名,是祖国北疆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是一处红色圣地,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民族自治运动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这里是一片绿色净土,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2是草原、1/3是森林、1/10是自然保护区,大小河流300多条,水资源总量50亿立方米,被誉为东北地区的“水龙头”,是我国东北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服务区。丰富的生态资源造就了兴安大地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有巍峨秀丽的大美山川,有广袤无边的草原林海,有水火共生的冰雪温泉,特别是阿尔山地区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景区于一身,先后获得中国气候生态市、生态文明示范市、中国天然氧吧等多项殊荣,是健康元素最多的生态文明体验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深情赞誉“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科学预断“阿尔山旅游一定会火起来”。这里是一方发展热土,东连黑、吉、辽,南接京、津、冀,北与蒙古国接壤,可受东北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辐射带动,是“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作为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国家、自治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老少边贫地区发展,我盟采取一系列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发展条件,兴安盟已经成为投资洼地、创业宝地、发展高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全盟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谱写了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全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72.5亿元和2.9万元,比建国初增长64倍和20倍,经济“家底”更加殷实。粮食产量由6.4亿斤增长到115.5亿斤,牲畜存栏从54.9万头只增长到1355万头只,2个旗县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3个旗县被评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业、服务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值占GDP比重超过2/3,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三地联动、五城同创”深入推进,“三山两河”生态修复和景观治理成效显著,乌兰浩特和阿尔山市列入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盟城镇化率由13%提高到49%,美丽兴安更加宜居宜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铁路、公路通车里程比建国初分别增长2.6倍和16.6倍,建成全区第一条跨省开行的快速铁路,革命老区迈入动车时代;乌兰浩特和阿尔山两座机场开通航线23条,6个通用机场陆续启动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人民生活极大改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每个旗县市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体育馆,所有嘎查村都建起标准化卫生室,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和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8000元,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每3户家庭至少拥有1辆家用汽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兴安盟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才有繁荣和谐进步的今天和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一直心系北疆、情系革命老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亲自为内蒙古量身定制行动纲领、擘画发展蓝图。特别是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第一站就来到兴安盟,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和戍边官兵,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兴安革命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无限温暖,给全盟各族人民以巨大鼓舞、增添了无穷动力。全盟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绿色发展引领区、乡村振兴样板区、民族团结模范区、从严治党阳光区,开创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兴农,以大米、玉米、肉牛、奶牛产业为突破口,启动实施“双百双千”“双百千亿”工程,引领带动农牧业走向优质高效转型之路。兴安盟大米、小米、牛肉、羊肉全部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兴安盟大米”风靡大江南北、成为“2018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我盟被授予“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荣誉称号。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粮、中广核、三聚环保、卓尔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兴安,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蒙中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全面实施旅游强盟战略,确立旅游业发展“双百双千”目标,大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季旅游持续升温,全盟旅游人数和收入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积极培育大商圈、引进大企业、建设大市场、发展大物流,欧亚、万达、红星美凯龙、义乌国际商城等商业综合体陆续投入使用,中企云商高端物流产业园、湘蒙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等物流项目签约落地,全盟6个旗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行列,为经济转型发展打造新引擎,促进全盟城乡经济繁荣发展。
我们坚定不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持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科尔沁沙地治理、河湖连通等重点生态工程,启动实施大兴安岭南麓百万亩人工林绿色长廊三年行动和万顷城市森林公园、千亩城中草原等城市生态景观修复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盟森林覆盖率达到32%、高于全区10个百分点,国家森林公园增加到了4个,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和地表水断面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100%,绿色成为兴安盟最亮丽的名片。
我们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举全盟之力推进脱贫攻坚,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45.3万人减少到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1%下降到1.8%,6个贫困旗县市已有4个完成摘帽任务,剩余2个贫困旗县今年底摘帽。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盟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一大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惠民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基础教育、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走进全区前列,公立医院改革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完成棚户区改造1万多户,一大批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扎实推进“平安兴安”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300多支乌兰牧骑队伍活跃在广大农村牧区,143项民族文化遗产项目得以保护和传承,创建成为全区唯一一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盟”,民族团结之歌唱响千里草原。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戴党徽亮身份,争做合格党员”“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教育引导各级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树立靠实干赢口碑、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排位次的选人用人导向,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惩腐败,全力打好四个“组合拳”,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全盟上下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新时代标识新方位,新起点展现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兴安各族人民一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不断开创新时代兴安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