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铜梁龙舞创新表演献礼国庆联欢
内蒙古新闻网  19-10-04 17:29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社

  在1日晚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晚会上,9条身长60米的巨龙在天安门广场中心表演区飞舞翻腾。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继新中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庆典后,第四次在国庆庆典上表演。

  铜梁龙舞表演队领队秦启江赴京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前几次国庆庆典上的铜梁龙相比,这次表演在造型工艺上有较大突破,龙头既继承了铜梁龙的传统造型,又在材质、配饰、光源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其卡通的形象被亲切地称为“笑脸龙”。

  在国庆联欢晚会上,铜梁龙舞还首次将体育竞技龙的高难度动作引入大蠕龙的表演套路之中,使其更具观赏性。“比如站肩舞龙、8字快舞龙、纵向行进起伏、九龙交汇、龙舟造型等,有些是第一次在大蠕龙套路中呈现。”秦启江说。

  秦启江介绍,本次表演还有一个创新,为了达到表演要求的长度,他们把每条龙都设计成24栋(节),寓意着中国农事二十四节气,由225名演员共同完成表演。其中主力演员大部分来自重庆铜梁职教中心和铜梁二中的学生,也有少部分教师和铜梁龙舞非遗传承人。据介绍,铜梁龙舞对演员体能的要求非常大,仅以九条巨龙面向金水桥呼啸而来这一个动作,演员们要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才能舞出气势。

  铜梁龙舞源自素有“龙乡”之称的重庆市铜梁区,据记载,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铜梁就有玩龙灯的活动记载,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不仅多次在国庆联欢、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国内重大庆典活动上亮相,还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展示中国龙的形象。(记者谷训)


[责任编辑: 滕玲玲]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