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放“敞马” 家长们心理很矛盾
内蒙古新闻网  19-11-26 16:54  【打印本页】  来源:巴中日报

  “不是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学生学习负担的权威解读,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有关学生减负的相关工作在我市进行得如何?记者对巴城部分学生走访发现,我市近年加大力度推行学生减负工作,特别是课后服务的实行,让学生作业负担大幅度减轻,与此同时,个别家长却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有了课后服务,学生作业很轻松 有了课后服务,学生作业很轻松

  傍晚6点10分,四年级学生小茗走出校门时,她当天的语文、数学作业已基本完成,只有英语还要回去温习一下。她说,平时的作业量不是很大,特别是去年有课后服务后,家庭作业一般在学校就能完成。

  五年级学生小涵说,由于父母在外地,平时爷爷奶奶要求小涵尽量在学校做完作业,不懂的在学校可以问老师。

  相对于小学生来讲,初中生由于学科的增多,作业量自然多一点。“我今天在学校已经把数学和语文的大部分作业赶完了,回家只需做英语和地理作业,估计9点前能做完。”初一学生小莉说,她一般趁下课时间赶作业,每天在学校至少能完成一科作业。

  学生效率和老师风格,影响减负效果 学生效率和老师风格,影响减负效果

  到了小学六年级,作业量偏多是常见现象,有家长表示孩子晚上做到十一点是常态。六年级学生小萌说,今年九月升入六年级后,发现“作业突然吓人的多”,小萌说,今年国庆节期间,老师共布置了16张试卷外加两个作文,还有一堆练习册作业,现在最怕的就是节假日,作业惊人的多,压根没有休息的机会。

  由于老师风格的不同,极个别老师热衷于“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的理念,喜欢“拖堂”或者让学生抄试卷,重复多次抄字词句等。有学生透露,他遇到过连续抄20遍字词句的作业。一名初三学生表示,如果每天动作够快、效率够高,晚上10点前能睡觉;但同班的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做题本来很慢,又喜欢开小差,完成作业的时间当然就慢了。”

  学生减负放“敞马”,家长心理很矛盾 学生减负放“敞马”,家长心理很矛盾

  对于家长来说,家庭作业多少有着很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希望作业不要太多孩子不要太苦,另一方面则担心作业太少孩子回家放“敞马”。一位小学班主任透露,她曾多次接到家长电话,“责问”老师为什么布置那么少的作业,让孩子回家没事干,这让老师哭笑不得。不少中小学生表示,“一般家里常备有一些教辅材料,家长反正在规定上床睡觉的时间之前,不会让自己闲着。”

  据市教体局此前的调查,我市学生常见有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这三大学习负担,很多来自于家长。不少老师和教育界人士表示,在学生作业以及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既不能当“甩手掌柜”,也不能过于性急而“拔苗助长”,从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出发,陪伴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新闻延伸:睡多久做多少,政策有规定 

  根据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的权威解读,减负是要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并不是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减负。学生在学习中本身是要付出勤奋和刻苦的,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规定,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7、8小时,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9、8小时,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义务教育学生不早于8:00,高中生不早于7:30。住校生早上统一起床时间,初中不早于7:00,高中不早于6:30;晚自习结束时间,初中不晚于21:00,高中不晚于22:00。不得组织走读生上晚自习。

  近年来,我市教育部门一直着手为学生减负,去年初,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的通知》,强调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余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初中、高中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每天1.5小时、2小时之内。严禁随意增减课程课时、赶超进度和加深课程难度;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通过积极开展课后服务,解决下午放学过早和家庭作业过多问题,各县(区)试点推进3―5所放学回家“零作业”学校或(班级)。(记者陈杨文/图)

  原标题:为学生减负,家长很矛盾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