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彰显大文明,小厕所关乎大民生。保山市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阿干村秉持着“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坚持政府推动、群众参与,因地制宜、财政奖补,风风风火火掀起了“厕所革命”新高潮。
整合人员力量,实现挂片作战
阿干村将“厕所革命”与脱贫攻坚、文明村建设有效的衔接起来,全村一盘棋统筹谋划,整合人员力量,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厕所革命”,齐头双推进。
成立了由总支书记为组长、驻村工作队长为副组长,驻村干部、工作队员和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驻村人员会议专题研究;同时按照自然村实现挂片作战,片区责任人每天负责督促所挂片区无害化厕所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确保“厕所革命”按时按质按量高标准高要求完成。
充分调动好群众积极性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逢会必说厕所”,这已经是阿干村驻村干部、阿干村驻村工作队的统一认识——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与村民面对面算经济账、卫生账、健康账,调动群众参与改厕的积极性。同时,阿干村充分利用“三讲三评”评议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宣讲会等场合,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村队员从环境卫生的提升到减少疾病的发生,讲述了卫生厕所的种种优势,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
财政奖补,以补促改、以补促建
阿干村在耉街乡党委政府的统筹谋划下,财政奖补。这个“奖补”补的不是钱,而是充分从农户的角度考虑,依照经济、实用、牢固的原则,每户农户补助一个三级化粪池、一只冲水箱、一只便盆,农户投工投劳投料,不足的设备再由农户自行购买。
从一户一厕到一户一策
“厕所革命”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标准答案。阿干村紧紧围绕着因地制宜,依照农户的实际情况和意愿,或改建或新建。比如,三级化粪池的安置可以依照实地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男女是否分开可依照家庭的人口情况……
背阴山陈海云户,家中原有的厕所年久失修,原址新建不仅距离住房较远。还会增加成本投入。面对这个情况,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从经济实惠、方便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农户家闲置的养殖用房进行了厕所改建,低成本、好效果。改建后的厕所就在家门口,方便老人,得到了农户的认可。
打造示范点,以点带面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地看一看。当阿干村推进厕所革命的时候,很多农户问到“要如何改如何建?”“标准是什么样?”“成本大概多少?”
为了打消农户的疑虑,阿干村坚持试点先行,在老纸厂村民小组打造1个示范点,示范点涵盖不同地势特点的改建和新建。11月24日,阿干村组织召开农村无害化厕所整村推进工作现场会,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员、参改农户等共计130人参加会议。阿干村党总支书记茶建虎同志带领着参会的农户一座一座参观并进行了现场讲解,并现场一一解答了农户的问题。
同时,现场进行三级化粪池的安装培训,统一了改厕技术标准,掌握技术要领。参会的农户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生怕错过哪个环节。目前,阿干村216座卫生厕所改造,基本完成,示范带动作用突显。
党员带头干“革命”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阿干村“厕所革命”能有力有序地推进,得益于农村党员、村组干部的率先垂范。农户党员如何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厕所革命’从我家干起”。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户家中家家建起了卫生厕所,有了干部、党员的带头,一家比一家、一家赛一家。
入户验收的时候,有农户说:“卫生厕所整好了,三级化粪池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家里边的苍蝇、蚊虫都少了。”阿干村“厕所革命”初显成效。(记者李熙临通讯员赵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