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燕麦的扶贫之旅
内蒙古新闻网  20-01-28 11:57  【打印本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一斤燕麦价格1~2元,加工成葡聚糖之类的功能产品价格高达几千元——为内蒙古武川县燕麦镀金的是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管骁。

  从内蒙古农村地头到上海的高校实验室,从武川县的企业走向市场——小小的一粒燕麦完成了一次扶贫之旅。以前,武川人手握“黄金”却过着苦日子,戴着国贫县的帽子。这主要是由于燕麦精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的缺乏,高附加值燕麦产品匮乏,行业经济效益差,当地人不知如何变“废”为宝。

  在上海理工大学,管骁从提高燕麦效益的角度出发,根据燕麦的特性一路追踪、层层攻关,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竟为小小的燕麦打造了一个“镀金”产业链。

  管骁带着问题做科研,在用燕麦麸皮研发新产品时,发现麸皮原料存放一段时间就变质,分析其原因是麸皮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导致的,为何不把油脂提取出来加以利用,同时避免原料变质呢?管骁顺着这个思路开始了燕麦油产品的开发,最后形成了挤压膨化预处理结合超声辅助亚临界制备燕麦油新技术。

  正因为管骁前期良好的科研积累,众多的成果引起了武川县企业的极大关注。内蒙古燕谷坊生态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来到上海,与管骁团队携手开发了一系列燕麦产品,包括燕麦胚芽米主粮系列、高品质燕麦食用油、各种以燕麦为原料或主料的新型小吃饮品,甚至还有燕麦饲料等等。这些产品逐渐走进了全国市场,也为武川县的脱贫提供了动能。

  管骁团队的研究项目“燕麦产业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17年12月经中国粮油学会进行成果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聚焦于燕麦产业链的发展,开创了我国燕麦从良种栽培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对促进燕麦产业进步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成果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8该项目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粒小小的燕麦,终于生发蜕变,成为百姓的“金口袋”。

  2019年,内蒙古对2018年度10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县退出贫困旗县序列进行了公示,武川县名列其中。

  春节前夕,管骁又来到武川县,与燕谷坊生态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商量共建联合实验室的事,筹划着下一步更大的计划。管骁说:“在这里,觉得我的研究成果能派上大用场,很开心。” (光明日报记者 孟歆迪 曹继军)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