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祖训 热情待人——老篾匠用诚信撑起家业
内蒙古新闻网  20-05-11 15:46  【打印本页】  来源:衢州新闻网

  住在江山市峡口镇迎宾中路的祝方云经营着一家小酒店,秉承父母、师傅的谆谆教诲,凭着诚实守信和勤劳肯干的家风经营生意,让生意越来越好。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60岁的祝方云和儿子祝小明主动为在卡点值勤的志愿志送饭,为企业复工复产排忧解难。

  祝方云(后排右一)与家人一起学艺造就好门风

  “我原是个篾匠。”祝方云告诉笔者,他是峡口镇峡北村泉湖自然村人。为求有“一碗饭吃”,初中毕业后,他在父母亲的鼓励下,跟随邻村一位篾匠师傅学习手艺。去学艺的那天,父亲一遍又一遍地对他说:“做人要勤劳,要有良心,听师傅的话,要用心把技术学到手。”

  “父亲的谆谆教诲,我铭记在心。”祝方云说,“师傅也教了我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学手艺很辛苦,我从师傅身上学到了不怕苦不怕累、做事有毅力有耐心的精神。”

  祝方云学艺中多次手被篾刀割破鲜血直流,从不叫痛,在简单包扎后拿起篾刀继续剖篾。半年后的一天,祝方云跟师傅帮农家编箩筐,师傅将箩筐底编好后叫他接着编,他初学编箩筐有点不熟练,编了四五圈就跑了样,被师傅叫停拆了重编。编了拆,拆了又编,直到第四次才符合师傅的要求。

  “师傅常常告诉我,我们匠人,一天的工效要对得起一天的工钱。”经过三年学艺,祝方云终有所成。从此,他开始上门帮农户加工各种竹器。

  近二十年吃“百家饭”的生涯,祝方云悟出了热情待人、讲信用、质量为上的为人处事之道。

  儿媳妇吴珍帮着打包饭菜靠诚信经营生意

  “我是靠良心经营酒店的。”1995年,祝方云在峡口老街转来一家小酒店。当初妻子炒菜,他当服务员。妻子每盘菜都装得满满的,味道适口,价格低廉。在薄利多销、“要有良心”的经营理念下,小店生意红红火火,在本镇及邻近地区赢得良好的口碑。

  2003年,他在峡口镇迎宾中路开起酒店,雇来厨师和服务员。“进门便是客。”有人进店,不管是否要就餐,就泡上一杯茶。在经营中,祝方云从不“宰客”。喝了酒不能开车的客人,他免费用自己的车送客人回家。他的举动,影响着店里的员工。有一年春节期间,服务员徐春花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捡到一个装有2000多元现金及银行卡的小包,次日带到店里,祝方云多方寻找终于找到失主。

  峡口是江郎山通往仙霞关、廿八都古镇的必经之路,旅游观光的游客会慕名来他店里就餐。“他家的菜又好吃又便宜,下次一定要带朋友们来尝尝。”一名华姓游客对笔者说道。

  好家风熏陶儿女

  祝方云夫妇生养了一儿一女,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养成了勤劳肯干的习惯。从上小学开始,他们放学后做好作业就帮店里搞卫生、给客人端菜端饭,见顾客热情礼貌。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所有餐饮业停止营业。正月初九的晚上,已经睡下的祝方云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原来是本镇一个卡点的执勤人员打来的,问他能不能烧几碗面条送去。

  “如果仅仅为了挣钱,这生意我不会做的。”祝方云说,想到志愿者防控是为了大家的安康,就立马起床煮面。儿子祝小明被惊醒后,没待父亲开口,他就骑上电瓶车,顶着凛冽的寒风,将几碗面条送到卡点。类似这样的夜餐,疫情期间祝小明送了十多次。

  2月下旬峡口镇工业园区的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一些企业的食堂暂未复工,餐饮业复工也不多,家住外乡的员工出现中午用餐难问题。在企业方的联系下,祝方云为企业复工复产人员提供安全放心的午餐。

  “快餐一荤一素搭配,每份价格在10~15元不等,还要送上门。”祝方云告诉笔者,快餐利润不大,可是大家挣钱都不易,只要有一点薄利就可以了。在家未上班的儿子儿媳妇也在一边打下手,儿子做起“快递员”,儿媳妇吴珍帮着打包饭菜。上班后,儿子儿媳妇下班到家,就帮着泡茶端菜。“全家人在疫情期间都没闲着,看着志愿者和工人们吃上可口的饭菜,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很满足。”祝方云说。(通讯员 谢水根)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