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当事人的诚信化为“红利”
内蒙古新闻网  20-05-11 15:46  【打印本页】  来源:玉林新闻网

  对自动履行的当事人,法院既可减免案件受理费,还可出具自动履行证明并发布诚信履行名单。在宁波市中院推广的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两大机制下,不少当事人吃到了诚信“红利”。

  5月9日,宁波召开全市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及信用修复工作推进会,宁波市中院、市金融办等单位及40余家银行相关负责人参加,宁波市银行业协会向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倡议书,今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探索把企业诚信履行行为纳入到相关金融支持政策范畴,以金融创新产品,深化两项机制成效,共同参与两项机制建设,完善宁波信用体系,优化宁波金融生态和营商环境。

  据了解,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由宁波市镇海区法院在全国首创,并入选2019年全省“诉源治理十大典型事例”。该机制是指对于诚信履行当事人,将给予依法减免案件受理费、出具自动履行证明、给予授信融资支持等10大红利。

  截至今年4月底,先行试点的镇海区法院已发放自动履行证明书811份,4批310个信用主体被纳入诚信履行名单,其中企业88家。相关银行已对自动履行的9家企业授信7250万元,实际发放贷款5705万元,为1位个人授信30万元。

  信用修复机制由宁波市江北区法院先行试点。该机制是指将被纳入以及已经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愿望,为提高其履行能力,可以正当事由向执行法院申请信用修复,经法院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可暂停对其适用信用惩戒。

  宁波法院已完成信用修复385件,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法院运用信用修复机制为涉诉企业加速生产防疫物资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记者 高敏 通讯员 钟法)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