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观察丨中非兄弟情谊绵长 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内蒙古新闻网  20-05-25 16:06  【打印本页】  来源:央视网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中非关系问题时说到,非洲是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好兄弟。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一晃20年过去,中国与非洲的“兄弟情”在风风雨雨中愈加深厚。新冠疫情暴发之初,50多位非洲领导人或致电或发表声明,向中国给予慰问和支援。疫情在非洲蔓延的当下,中国也派出数支抗疫医疗专家组将宝贵的经验送往非洲,更不用说中国政府、企业与人民向非洲捐赠的数量庞大的医疗设备和物资。

  中非关系源远流长,非洲感谢中国长期以来的支持与信任

  两会召开之际,非盟委员会副主席奎西·夸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感谢中国对非洲一以贯之的支持和信任,“即便中国还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之时,中国就已经与非洲站在一起,修建坦赞铁路,支持非洲解放,并通过中国的和平崛起向非洲展示了正确的意识形态、正确的哲理和正确的领导。非洲重视与中国的关系,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关系源远流长。”

  △非盟委员会副主席奎西·夸蒂

  不仅如此,中国在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绩,也让非洲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奎西·夸蒂表示,“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使数亿人口摆脱贫困的能力,都是非洲学习的典范”,中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给予了非洲发展的信心,也指引了方向。“对非洲来说,中国不仅是朋友,更是榜样”。

  想用疫情给中国安放污名?非洲不会同意

  当政治病毒利用一切机会对中国进行攻击抹黑之时,非洲国际组织和政府官员发出呼吁,国际社会应公开透明、携手并进、相信科学,在疫情肆虐之时,最重要的是保护生命而不是玩弄政治。

  △中国援建的非盟总部大楼

  非盟委员会副主席奎西·夸蒂表示,“我感到很不幸,总有各种各样的势力,习惯于否认中国的成绩,喜欢去俯视中国,更有甚者去嫉妒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不应如此,而应当在面对疫情危机时,公开透明、携手并进。非洲疾控中心主任约翰·肯格松多次呼吁,停止歧视和污名化行为、停止散播虚假信息,这些行为会给战胜病毒带来更多的困难,“每一个人、社区、政府、公共医疗人员和科学家们都应团结协作,杜绝任何歧视”。埃塞俄比亚卫生部长莉娅·塔德塞也曾向媒体强调,“这是一场面向全球的战斗,不应将其与任何特定人群联系在一起”。对于某些污名为“中国病毒”的行为,非盟贸易工业事务委员阿尔伯特·穆昌加坚定反对,“在我们的常识中这个病毒就叫做冠状病毒,相关联的疾病叫做新型冠状肺炎”,“人类一直在艰难面对来自任何源头的病毒大流行的可能性,它可能来自自然界任何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我们给它们一个科学的名字”。

  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非洲愿与中国共同前行

  根据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的统计,疫情的影响下非洲封锁了42个国家,预测经济增长率将从3.2%至少下降到1%,失去至少2000万至3000万的工作岗位。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非洲发展该何去何从?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维拉·松圭接受记者在线采访

  非经委执行秘书维拉·松圭表示,对于中国正在召开的两会,她非常关注。如何从中国出台的经济政策中了解与非洲息息相关、学习适合非洲借鉴的内容,是非洲目前所亟需的。“中国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倡议让非洲国家缓偿债务,为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这些都让我们欢欣鼓舞”,维拉表示,中国倡导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多边主义发展,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应走之路,也是当前疫情威胁下最利于经济恢复的道路,而中国在这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中非合作论坛,非洲和中国一直在寻找各种合作机会,我们建设了许多基础设施来提高运输的速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将做更多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比如太阳能领域等”,“我们在谈论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些技术合作也将持续下去”。

  维拉认为,后疫情时代,在全球贸易框架下寻找新的贸易对话方式或许是非洲经济发展的一条好的出路。4月底,非经委曾组织非洲多国220多名分管经济或科技的部长和企业界人士,与中国企业交流了数字科技和技术创新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5月中旬,维拉还亲自体验了一把在中国电商平台上为非洲农产品直播带货,“在一秒钟内,我们卖出了3000包卢旺达咖啡,我希望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合作”,“非洲也在进行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推行,我们希望能够开放非洲所有的市场,进行更多、更好的贸易,生产更多商品,最终我们也可以将商品销往中国”。(总台记者吴婷)


[责任编辑: 李慧宁]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