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十八洞村的脱贫路
内蒙古新闻网  20-07-13 10:42  【打印本页】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曾是个典型的贫困村,2013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668元。也就是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这个小山村,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从此,十八洞村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近七年时间过去了,十八洞村遵照“精准扶贫”的理念,摸索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小康路。

  眼下,十八洞村正是山花烂漫。一大早,村民龙先兰夫妻俩就来到了山崖边,给自己的蜂箱打扫卫生。

  龙先兰的养蜂事业是从2014年开始的。前些年,因为十八洞村自然资源匮乏,交通闭塞,村里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龙先兰也不例外,来到浙江台州打工,一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一次回乡,他发现自己的家乡变化很大,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野生蜂蜜特别受欢迎。

  看到了商机的龙先兰找到了花垣县驻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而此时的扶贫工作队正在了解每个贫困户的技能特长,进行“精准扶贫”、分类指导。听了龙先兰的想法,扶贫工作队决定帮助他联系养蜂师傅学技术,当地银行还给了他5万元的免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经过五年的发展,2019年,龙先兰的蜂箱数量从最初的4箱发展到了1200箱,蜂蜜产量超过了600公斤,夫妻俩年收入达到了50万元。

  龙先兰告诉记者,十八洞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从2013年开始的。2013年11月3日,是他和乡亲们至今难忘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他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

  按照总书记的指示,2014年,花垣县扶贫工作队来到了村里,帮助村里依托当地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并且种起了猕猴桃、高山胡萝卜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2017年,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村民人均年收入就由原来的1600多元增加到了8000多元,全村实现了脱贫。

  正在做直播带货的这位姑娘名叫施林娇,今年24岁,是十八洞村土生土长的苗族妹子。她告诉记者,2013年以前,村里根本就没有网络,想要上网都要到几十里以外的镇上去。最近两年,当地政府将无线网络覆盖到了十八洞村,同时也鼓励有知识的年轻人通过网络来创业。就在今年年初,施林娇决定辞掉城里的工作,和两位返乡的大学生一起创业,做起了网络带货直播。

  如今,施林娇已经有了近5万的粉丝量,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网红主播。在帮助乡亲们改变土特产品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施林娇和她的团队也有不错的收入。

  如今,十八洞村的村民们有的做起了苗绣生意,有的做起了特色种养殖产业,还有的做起了乡村游。2019年,十八洞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46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100万元。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