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洪大堤上的“后浪”
内蒙古新闻网  20-07-30 16:43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致敬!那些年轻勇敢的身影

  -空军报记者董宾解放军报特约记者谢鹥

  泛光灯,打在奔涌的江面,发出孤寒的光。

  湿漉漉的作训服,紧贴在上等兵武志远的身上。此时,他的虎口酸胀得几乎攥不牢沙袋,他的两条腿也控制不住地抖。

  往返于白色沙袋筑就的大堤上,有一刹那,武志远甚至产生了错觉,仿佛置身冰雪世界。

  在连队,武志远长跑时一直“吊车尾”,所以他很清楚自己的耐力值。

  抬头的一瞬间,他看到了战友们——这些和自己一样大的“00后”,都低着头一声不吭,扛起一个又一个沙袋。

  那一刻,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扛一个,再扛一个……在这场持续29个小时的高强度抗洪任务中,武志远坚持下来了。

  抗洪大堤上,更多“武志远们”坚持了下来。这群来自空降兵部队的年轻官兵,身上正发生着连他们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

  体能不好的“他”,扛着沙袋一次次跑到队伍前面;平时最爱“冒泡”的“他”,抗洪表现却最优秀;以往很少关心别人的“他”,主动为战友送饭送水……

  其实,坚定自信、热情阳光、无所畏惧,原本是他们应该呈现的模样。参加抗洪任务,只不过又给了他们一个矫正自我坐标、发现自我禀赋、激发自身潜能的契机。

  就像一滴水,每名年轻官兵都在其中观照自己、映照别人,每个人都在相互激赏中启迪心智、启发自我。

  冒酷暑、扛沙袋、战洪峰,这些共同体验,使他们在彼此亲和、相互融会、叠加共振中,激生更加澎湃的力量。

  一位诗人说过:与你同行的人,比你到达的方向更重要。带兵人都应当从此次抗洪中意识到这一点,千万不要轻易“定义”年轻官兵,也不要试图为他们贴上标签。

  与大堤上这些年轻官兵同行,再次想起一位作家的话:青年人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

  致敬,年轻的身影!

  致敬,勇敢的身影!

  大堤上的“后浪”

  -空军报记者董宾解放军报特约记者闫超刘军毅

7月19日,空降兵某旅官兵到达受灾现场后,迅速向堤坝塌陷处运送沙袋。谢程宇摄

  “肯定不让你一个人待在水里,我陪你跳”

  多年以后,上等兵姜晨一定会记得2020年这场暴风雨。

  狂风,夹杂着密集的雨点,砸向军用卡车,风雨声压过了发动机的轰鸣。

  雨水,顺着车厢顶棚流下来,滴落在姜晨脚边。

  “姜晨,来一首!”快到大堤前,班长组织拉歌,给即将到来的“战斗”暖场。

  轮到姜晨了。“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他微微仰着头,半闭着眼,陶醉地唱了几句《老男孩》。

  听到掌声,这个18岁的大男孩露出干净又带着几分羞涩的笑容。

  到了大堤上,这个满脸稚气的“00后”,像是换了一个人。他把笑容藏了起来,脸上多了几分严肃表情。像是和沙袋有仇,他每次都重重地把它砸到地上,然后马上快步走开。

  在抗洪一线采访,记者发现,哪怕再困难、再凶险,这些来自空降兵部队的年轻官兵都习惯用微笑面对一切。

  中士郭沅昀压根儿没想到,自己的笑容火了!那天,他站在没过脚面的水里,和战友们一起传递了3000多个沙袋。堤坝砌成的一刹那,他咧开嘴,灿烂的笑容绽放在晒得黢黑的脸上。

  这个微笑,恰好被抓拍下来,发到了抖音上。这条得到无数人点赞的小视频,郭沅昀的女朋友也刷到了。她发来微信说:“远了也看不到你牙齿参差不齐,只能看到白,还有酒窝!”

  对“00后”“90后”官兵来说,参加抗洪既是一次任务,更像一次战斗。

  抗洪名单确定前,上等兵赵亮星已经感冒。连里准备让他留守。

  看到排里其他战友开始收拾行囊,赵亮星冲出宿舍,把排长王浩堵在了厕所。架不住他软磨硬泡,排长同意他去。

  施展同样“手段”,指导员也给赵亮星“亮起绿灯”。但连长这关,实在不好过。第一次,连长坚决拒绝。第二次,连长还是不同意。

  赵亮星急了:“连长,我就是为这个来当兵的!”

  “咋,还是为抗洪来当兵的?”连长拿眼斜他,又沉默了片刻,算是应许。

  赵亮星偷偷把药“加了量”,每次喝药都多喝一小口。

  终于能和战友们一起去抗洪了!

  那天,赵亮星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部队抗洪的新闻。一个好朋友看到后,发来消息:“星啊,还有一个多月退伍,可别往水里跳啊!”赵亮星给出一个笑脸,没说话。

  上大堤前,战友们热血澎湃。排长说:“只要有要求,我第一个往水里跳!”赵亮星紧接着说:“肯定不让你一个人待在水里,我陪你跳!”

  “经受考验磨难,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7月20日,在筑坝固堤任务中,年轻官兵们的战靴沾满泥土。谢程宇摄

  在泛光灯照不到的地方,排长王浩躺在湿漉漉的沙袋上,像条离开了水的鱼。

  湖北麻城叶家湾桥,堤坝溃口下方,浑浊的举水河发出咆哮,激荡出的水雾,落在他满是汗水的脸上。

  凉爽的水汽,让王浩瞬间清醒,腰似乎没那么疼了。他撑着沙袋站起身,又缓了几秒,僵硬的腰才反应过来。

  王浩一只手撑着腰,请战友把沙袋送到肩上,然后歪着身子,将一个个沙袋运上大堤。

  再后来,他背不动了就抱,抱不动了就拖;拖不动了,就在大堤上码沙袋。

  这名“90后”排长曾参加过空军“猎人”集训。5公里武装越野,背着13公斤的全套装具,他一路飞奔,第二名根本“看不到他的尾灯”;举圆木、扛弹药箱、翻轮胎,他从来不喊苦叫累,是个铁打的汉子。

  去年复训跳伞,王浩的腰不慎受伤。医生建议:要么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躺3个月,要么做手术。

  “咱耗不起啊!”他选择后者并重返训练场。腰不能负重的病根,算是落下了。

  此次抗洪,连续29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令王浩的腰再也扛不住了。部队回撤当天,他无法跨进驾驶室,只得躺在卡车车厢,把救生衣垫到身下。

  一路颠簸着回到驻训地后,他只休息了半天,又出现在训练场。

  沉重、粗糙的沙袋,磨砺着一个个稚嫩的肩膀。

  因为怕刚做完手术的妈妈担心,上等兵任建阳参加抗洪以来,没发过一个朋友圈。

  但是,细心的妈妈还是从“空军在线”官方微信公众号发的视频中,看到了儿子——那个扛着沙袋,泡在水里的孩子不就是建阳?她马上给指导员董怀银打来电话询问。

  为了消除这位母亲的担心,指导员在抗洪间隙,安排任建阳进行了一次亲情连线。

  看到倚靠床头、面容憔悴的母亲,任建阳双手撕扯起大堤上的杂草,泪水在眼窝里打转。他别过头,指导员给他抹了一把泪水。

  “妈妈,我在这儿挺好的。过去咱家困难时,是部队帮的咱。现在,我替咱们家来保护老百姓!”挂了电话,擦干眼泪,他又挺直腰板,忙碌在大堤上。

  这个受“军营男子汉”影响入伍的年轻士兵说,“经受考验磨难,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事实上,很多考验是无形的。7月18日晚上,湖北洪湖地区突降暴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空降兵某旅接到通知,连夜固坡护堤,并做好下水抗洪的准备。

  对于洪水,列兵高科并不陌生。他家出门不到400米,就是长江支流九乡河。每年汛期,浑浊的洪水都会涨满河道。但高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站在抗洪大堤上。

  水性不错的高科,被连队列为下水的预备队员。他把挎包里的装备整理了一遍又一遍——里面装着安全绳、手电筒、防血吸虫涂药,还有一个亮晶晶的哨子。

  这个哨子,只有发生危险的时候才能吹响告警。好几次,高科按捺住了自己拿出哨子吹一下的冲动。

  “恭喜你!因为人员调整,你成为正式下水队员了!”部队出发前,指导员安双斌告诉高科。

  “是!时刻准备着,关键时刻一定顶得上去!”他用手按了按挎包,郑重地回答。

  “活了19年,第一次有当英雄的感觉”

  一夜风雨,水满洪湖。

  清晨,细浪拍岸。湖水与岸堤相接处,草把子被冲得东倒西歪。它们见证了风浪的狂暴力量。

  新旧更替,常在沉潜升降中发生。同样,抗洪的经历,让军营“后浪”们悄然发生着变化。

  扛着沙袋奔走在大堤上,高科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入伍前,这个男孩沉默寡言,但脾气很莽,常顶撞父母,“过得有些颓废”。

  来抗洪后,太阳的暴晒、沙袋的磨砺、肌肉的酸疼,让他前所未有地感到踏实和充盈。每次,他和战友列队走下大堤,看到老百姓竖起大拇指,一种神圣感涌上心头。他说:“活了19年,第一次有当英雄的感觉!”

  《惊涛骇浪》这部电影,他以前看过,也曾不止一次问自己,遇到洪水时,是否能够像主人公一样,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堵决口。

  “抗洪对人的磨砺,以前根本无法体会和理解!”高科说。

  崇高与平凡、现实与理想,在浪花的奔涌中混合一起。对于年轻官兵而言,成长也是如此。

  来抗洪的前些天,“黄继光英雄连”中士何智博光荣入党。不过,他先后3次找党支部书记汇报思想,道出内心的焦虑:“和老党员相比,自己的思想觉悟、能力素质差距不小。”

  每一朵细小的浪花,都朝着海的方向。抗洪任务中,何智博找到了努力方向。上大堤时,他主动扛起连队的“战旗”;中间休息,他拆开一包包补液盐,放到水壶里摇匀,递给战友;早上5点,他来到炊事班帮着做豆浆。

  “这些虽然是小事儿,但总得有人做。”何智博一笑,早忘了焦虑是什么。

  大堤上,铺展着一个个沙袋,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又像一条通往未来的甬道。

  踩在沙袋上,上等兵喻朝阳感觉很踏实;躺在床上,他反而感觉天旋地转。从武汉长江大学毕业的他,自称是“煎饼人”——上大学时,篮球、台球、羽毛球啥都学了学,可每样都半途而废。

  “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抗洪回来,喻朝阳把这句话当成了励志格言。

  陪着年轻官兵上路的,还有梦想。入伍前,上等兵赵亮星已经考上了研究生。他计划,退伍回去完成学业,毕业后干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还有一个月就要离开部队了。这几天,赵亮星总在想,如果没来部队,没参加这次抗洪,自己的人生轨迹是什么样?

  他想过毕业后到食品厂当一名技术监督员,也想过成为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还想过考个公务员,过着朝九晚五的平静生活。

  可现在不同了,有个词一直在赵亮星心中翻腾。

  “当你体验过‘魔鬼周’,体验过在35摄氏度的大热天扛沙袋,体验过连续29小时筑堤坝,你就会知道,你有能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他说,是时候把这个词释放出来了,那就是:梦想!

  “这都不是事儿,干就完了”

  大堤上,灼热的太阳将上等兵庄臣的胳膊晒爆了皮,大块皮肤翻卷着。不到一周,旧皮肤便已经蜕去,生长出新的皮肤。

  “90后”士兵庄臣入伍前是某国企管理人员。2018年,他瞒着父母报名参军,原单位为他保留了公职。

  很快,两年服役期满。上个月,连队摸底,庄臣报了“留队”。其实,他那会儿还是有点拿不定主意。

  抗洪任务结束,他冷静思考后,再次做了一个决定:留下来。

  由内而外的变化,是新生,也是成长。像庄臣一样,很多抗洪官兵都经历着这样的蜕变。

  上大堤前,“黄继光英雄连”二班班长姜法在铁锹把上写了一个名字。战友纷纷效仿,一夜之间,每个铁锹上都写了3个字——黄继光。姜法说:“向英雄学习,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扛沙袋,赵亮星都是两个“起步”。他的胳膊上被碎石划出一道道细小的伤口,脖子也被沙袋磨得红肿。“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大学生士兵一样吃得了苦!”

  指导员吴健发现了更多变化——

  有个兵,平时一干工作就两眼无神,提不起一点兴趣。没想到,抗洪时他扛着沙包,和战友响亮地打着招呼,眼睛里闪着一道充满力量的光。

  还有一名大学生士兵,平时考虑自己多,替战友着想少。7月19日晚上,官兵们在大堤上接高处抛下来的沙袋,有个战友不小心离溃堤太近,他大喊一嗓子:“当心!往后退点。”

  那个亮晶晶的眼神和这大吼的一嗓子,令指导员吴健难忘。

  抗洪一线,一家地方电视台正在采访一名年轻战士。

  “如果大堤决口,你怎么办?”电视台记者问。

  “这都不是事儿,干就完了!”这名战士毫不迟疑地大声回答。

  听到这个回答,指导员安双斌感慨不已:每名官兵都是一颗钻石,只有调整好视角,才能看到他们的璀璨。

  调整好角度,让每个“钻石”发出原本的光,连队想了不少招儿——

  大堤上,和父母妻儿亲情连线,让家人的鼓励,鼓荡起年轻官兵远行的帆;给兵爸兵妈转发“空军在线”公众号推送的文章,让父母为孩子自豪的同时,也让年轻官兵自省:这才是青春和奋斗的样子。

  洪水退去,部队回撤,官兵们又切换回原来的节奏。

  忙着准备下一步游泳训练任务的安双斌,偶尔还会想起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的湖,还会想起这样一个场景——

  形势危急,连队召集官兵列队,紧急抽组应急小分队。

  “熟悉水性、敢到水里堵决口的,出列!”

  毫不迟疑,一些官兵站了出来。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坚定有力的光芒。

  (采访中得到何三元、熊浩、张哲、谢程宇的协助,在此致谢。)

  作者:董宾谢鹥刘军毅


[责任编辑: 滕玲玲]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