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汉语班学生“高老”
内蒙古新闻网  20-08-14 15:31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在军  

“高老”(中)和汉语班的同学在一起。

  我的葡萄牙学生高思龙今年72岁,已经坚持学习汉语10多年。关于他为什么要学汉语这个问题,刚接手他们班时我跟这位老人聊过。他曾于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工作过4年,做ATM柜员机的技术支持工作。那段时间,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名山大川。回到葡萄牙以后,高思龙一直坚持学习汉语,直到现在。

  一次中文课堂上,课文中出现了“小李”“老张”等称谓,我就给大家讲了二者的不同含义。高思龙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同学们对他尊敬有加,于是,便有同学将所学内容用到了他身上,尊称其为“高老”。

  “高老”每次来上课,都会自带一瓶水,瓶子上有“乌龙茶”的中文标签。他舍不得扔掉这个旧瓶子,原因是在中国时一直喝这个牌子的饮料,其中承载的是他对中国的美好回忆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一天上课,按照我的教学惯例,先以口语对话热身。

  我问:“高思龙,您今天过得怎么样?都做什么了?”

  他说:“今天过得不错,外出理了发又去了超市,之后又去看了妈妈的弟弟和他妻子,送东西给他们。”

  “妈妈的弟弟就是你的舅舅,他的妻子你可以称为舅妈。”

  “对,是应该叫舅舅。我学过,但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了,呵呵!舅舅和舅妈都90多年了。”

  “应该说90多岁,说年龄大小时不能用年。”

  “老师不好意思,我总记不住,又错了。”

  ……

  “您今天都做了什么?能再说一遍吗?”

  “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今天解封了,我就先出去理了个发。然后又去超市买了些蔬菜水果和牛肉牛奶等,给我舅舅舅妈送去了。因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我的表弟已经过世了,所以我经常去照顾他们二老。”

  “说得非常好!大家鼓鼓掌吧!”我忍不住为高思龙流畅的汉语表达喝彩。

  像“高老”这样高龄、因为热爱中国文化而执著学习汉语的学员,在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还有十几位。中葡的历史渊源以及个人原因,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学习汉语已经成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努力学说汉语,而且也从内心认同中国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并且一直身体力行。

  高思龙虽已70多岁,但仍在尽己之力照顾家族里的长辈。从他身上,我市场能看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作者系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