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巴中农业合作的桥梁”
内蒙古新闻网  20-12-01 22:17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课堂上,伴随着音乐和节拍,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唱起歌来。植物学专有名词被串成一首首歌曲,学生们在歌声中探索植物世界。因为学习氛围轻松愉快,巴基斯坦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兰主讲的“植物学与农业现代文明”课程受到浙大学子的喜爱。

  英兰和浙大的缘分始于求学时期。2002年,英兰到浙大留学,攻读作物学专业博士,并完成了两期博士后研究,于2012年留校任教。凭借极具创意、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英兰当选为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2019年“我最喜爱的外教”。现在,英兰的本科生课程已进入在线课程平台MOOC(慕课)的课程建设名单。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教育、科研、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我选择留在中国的原因之一。现在浙大有了先进的设备,可以和世界顶尖的实验室媲美。”英兰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希望来中国留学。

  目前,英兰还担任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所“‘一带一路’国际班”班主任,指导50多名外籍学生。“中国高度重视国际科研合作。在沙漠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中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英兰认为,一个越来越开放和发展的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英兰主持和参与了不少国际合作项目,并促成了浙江大学与巴基斯坦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巴中农业合作基础良好,我愿做巴中农业合作的桥梁。”英兰说。(记者 龚鸣)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