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铸锻公司炼钢工人杨金安—— 泼钢识碳 听声辨温(工匠绝活)
内蒙古新闻网  20-12-15 17:40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绝活看点】

  炼了30多年钢的杨金安,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靠观察就可以比较精确地判断钢水温度和碳含量,节约了班组炼钢的时间和能耗,为企业省下大量生产成本。他带领自己的班组,炼制出了一系列技术领先的特种钢材,广泛运用在大型水利设施、核电、航空航天和国防等领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贡献。

  粗炼炉中的钢水,在高温下红得发白,火红的“浪花”不时翻卷;旁边等待加氧的师傅已浑身湿透,脑门不停冒汗,却一动不动。他正盯着准备泼钢水的杨金安(见图)……

  只见一米七八个头、高大强壮的杨金安小心翼翼地抖动前臂,把刚从炉中舀出来的钢水很有技巧地泼在地上……看着溅起的钢花发叉量,杨金安心里有了底:“老王,吹氧吧,含碳量不到18个!”只见他右手挥舞,声音洪亮。师傅见他这般模样,也会心一笑,放心地按下了控制键,氧枪随之入炉,注入氧气。钢水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已在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吹氧量和炉内钢水碳含量要严格控制好,不然氧枪入炉吹氧时,炉内钢水中的碳元素就会和氧气猛烈反应导致钢水大翻腾,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控制吹氧的师傅介绍道,如果没有杨金安的“泼钢识碳”,他们就必须先给炉子断电,然后取样分析;之后再给炉子送电加热操作,一来一回,至少耽误三分钟,要额外耗费近千千瓦时电。

  “他就有这本事,一双火眼金睛,看出的含碳量和仪器相差无几,光凭这,一年就能给企业省下上百万元电费!”

  班组师傅和工人所说的杨金安本领可不小——看炉渣颜色,听电炉声音就能识别出炉内钢水的温度和渣量的多少,与精密测温仪测出的读数相差不超过20摄氏度;泼钢水、看钢花发叉量,就能辨别含碳量,可靠地判断其是否超过临界值。

  生活中的杨金安,一副见了人憨憨直笑的普通工人模样。作为洛阳中信重工铸锻公司的一名炼钢工人,今年53岁的杨金安,已在电炉旁工作了37年。

  石化加氢反应器是石油炼化的重要一环,反应过程高温、高压,极具腐蚀性,对反应容器材质要求极高,必须由特制的石化加氢钢锭一次浇注成型。因此炼出的石化加氢钢锭大小就直接决定了反应容器的大小,也就决定了石油炼化的生产效率。客户找上门,开口就要300吨的石化加氢钢锭。公司领导思忖,原料投入大,工艺要求高,一旦失败,损失上千万元……

  杨金安挺身而出,主动请缨。他把关原材料,设计每个流程的参数,频频取样观察温度和元素含量……终于,2015年6月,杨金安带领自己的50吨电炉班组,炼出了世界领先的338吨石化加氢钢锭,为企业实现收入近3000万元。

  今年4月份投入使用的广西大藤峡水电站,有两扇世界上最大的闸门,高近50米,重达上千吨。承载这万钧之力的闸门底枢——蘑菇头,承重的同时还要耐磨,50年只允许磨损不超过5毫米,制作蘑菇头的钢材就成为关键。国内某大型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多次尝试,终告失败。杨金安却颇有自信,“可以试试!”

  最终,在杨金安等人的努力下,蘑菇头顺利炼出,大藤峡水电站如期建成。

  好的材料,是好的机器装备的基础。如今,杨金安炼出的特种钢材,已被运用到我国大型水利设施等诸多领域中。

  本版制图:张芳曼沈亦伶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