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非遗亮相“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
内蒙古新闻网  20-12-23 16:21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近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人民政府等组织,佛山市智城西洋艺术馆提供技术支持的“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已上线,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2月28日。同名线下展于11月2日至12月2日在摩洛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举办本次展览旨在展示中国广博、深厚的非遗文化艺术成果,促进中国与摩洛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展览打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在佛山市南海区广东书法园展厅的实景布展基础上,用AR技术拍摄制作,打造裸眼VR效果的3D数字展厅,让观者感受沉浸式艺术展,用“科技+非遗”,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古老非遗赋予崭新活力。

  展览共分为三大板块:“丝路明珠——‘一带一路’中的东方文化使者”“乘物游心——中国古典雅致生活”“匠心传承——创新赋能传统技艺”。其中“丝路明珠——‘一带一路’中的东方文化使者”通过对茶艺、瓷器、丝绸制品的并置呈现,展示茶、瓷、丝绸作为“文化使者”,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到当今“一带一路”的文化互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乘物游心——中国古典雅致生活”以场景式的呈现方式,再现中国古典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在这一板块中,可以欣赏到中式古典家具、艺术品、文房摆件等古典文人书房的陈设,了解闻香、抚琴、读画等富于风雅韵致的日常生活,感受中国古代文人以修心养性为目的的艺术化生活方式。“匠心传承——创新赋能传统技艺”主要展示中国历史悠久的非遗技艺在当代社会中的活态传承、多元发展。这一板块的展品包括佛山非遗馆、有染非遗美学馆、走向国际的藏羌织绣等。以佛山非遗馆为例,亮相“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的佛山非遗作品有: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佛山狮头、石湾陶塑技艺、佛山木雕、粤剧、广绣、香云纱、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平洲玉器、九江传统龙舟、金箔锻造技艺、盐步老龙、佛山十番约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佛山非遗。

  以香云纱为例,据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梁惠颜介绍,香云纱生产工序有十几道之多,印染过程历时半个月。做出香云纱的手感和各异的花纹的所有工序须由手工完成。香云纱面料正面呈黑色或褐色,反面较为浅色。具有防水性强,易洗易干,色深耐脏,轻薄柔软,不易褶皱的特性,非常适合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各国的气候。

  非遗石湾陶塑技艺,它是在日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石湾东汉墓出土的陶塑可见其艺术雏形。石湾陶塑技艺以明清两代为鼎盛期,名家辈出。新中国成立后,石湾陶艺进入了一个群星灿烂的全盛时代,先后出现了七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四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石湾陶塑技艺在实物上的表现形态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五大类。展览作品中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湾公仔”陶塑艺术形神兼备,高度写实和适度夸张相结合,创作注重细致刻画与雕琢,衣纹简洁,线条流畅,朴拙传神,裸露部分多不施釉,更能显示面部表情,形成鲜明的佛山地方风格。

  11月9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曾颖如带队到佛山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中的创新举措、经验做法等开展调研、座谈。曾颖如一行参观了广东书法园里举办的“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广东醒狮传承人黄钦添、南海藤编省级传承人梁灿尧、盐步老龙礼俗省级传承人邵钜熙现场介绍了非遗项目情况。曾颖如指出,大沥的藤编、南狮和老龙文化能够将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个有特色、有亮点的细节、故事像珍珠一样串起来,结合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各类主题活动进一步提炼、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都做得很好,尤其是本次非遗数字展成功应用AR科技手段,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做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性操作范本。


[责任编辑: 滕玲玲]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