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坦桑尼亚教师的中文情缘
内蒙古新闻网  21-01-08 11:26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座无虚席的教室里,略显羞涩的坦桑尼亚姑娘伊马妮·哈吉站在讲台上,用熟练的中文唱着她最喜欢的歌曲,赢得台下学生们的阵阵掌声。甜美的歌声透过窗户,传到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以下简称达大)的校园中。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讲台上说一口流利中文的教师是一位28岁的坦桑尼亚姑娘。“我的中国同事说,你说起中文来跟中国人简直一模一样,只听声音很难区分得出来。”哈吉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哈吉还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韩雅。身为坦桑尼亚达大孔子学院的一名中文教师,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与中国同事相处的闲暇时刻,她总是更喜欢人们用中文名字来称呼她。

  出生在桑给巴尔的哈吉从小就喜欢蹲坐在电视机旁收看中国的电视节目,无论是婉转动听的中文歌曲还是各式各样的中国美食都令她向往不已。每次哥哥想要换台的时候,哈吉都紧握着遥控器不放。母亲还因此笑她,“你长大了之后想干什么?”哈吉斩钉截铁地说:“我要学中文,然后去中国。”

  读大学时,哈吉选修了孔子学院在她学校开设的中文选修课,并顺利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在中国老师启发下,哈吉选择毕业后去中国哈尔滨师范大学继续深造。

  “哈尔滨很冷,但中国同学很热情。”哈吉笑着说。在中国好友的陪伴下,她如愿品尝到了儿时向往的中国美食。“我最喜欢的是锅包肉和北京烤鸭。”说起这些美食,哈吉如数家珍。

  2018年,学成归来的哈吉成为达大孔子学院的一名中文教师。在最初一年多的时间里,哈吉主动承担了距达累斯萨拉姆约450公里的林迪省一所中学的中文教学工作。

  让她欣慰的是,孩子们学习中文的热情很高,总是围着她询问关于中国的方方面面,其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中国武术。“老师,我要好好学习中文,成为像你一样的人,也能去中国留学,长大以后当老师。”一个孩子不经意的一句话,坚定了她当好中文老师的决心。

  哈吉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她任教的第一年,学校就有20名学生参加并全部通过汉语水平考试。为奖励哈吉为推进坦桑尼亚中文教学、促进中坦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2020年10月,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向她颁发了中国大使奖。

  据达大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岩介绍,随着中非之间越来越密切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坦桑尼亚学习中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通过达大孔院报名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从2014年的64人增长至2019年的1408人,2020年注册学习中文的人数达7920人次。

  在哈吉看来,这种趋势背后,是坦中两国间历久弥新的深厚友谊,而这份特殊友谊的关键词,是文化交流。正是文化交流让远隔万水千山的人们得以互相了解,心意相通。

  哈吉希望未来坦中能有更丰富的文化交流,让更多坦桑尼亚年轻人有机会去领略中文的魅力,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哈吉也期待能在她感兴趣的中文国际教育领域继续深造,把更多知识传递给坦桑尼亚热爱中国文化的年轻人。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