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先进”感受“新风采”
内蒙古新闻网  21-01-28 11:05  【打印本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春走基层·加油新征程】

  光明日报记者王晓樱

  海南省儋州市石屋村是个老模范先进村。20世纪50年代,石屋大队党支部书记胡松带领农民开山造田,大力发展经济,创下大队集体存款100万元、粮食存量100万斤的“双百万村”,成为广东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北有大寨,南有石屋”。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城乡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的石屋村发展得怎样,是否风采依旧?记者在春节前赶到村里采访。

  在村中央广场上,绿树掩映下的胡松纪念馆、中国村官精神馆、中国农村博物馆相邻而立,这里已成为海南省红色教育重要基地,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前来。走进村子,犹在画中游。错落有致的亭子、干净整洁的村道、古朴典雅的咖啡馆、玩耍嬉戏的孩童,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面。石屋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毛湘峰说,上个月全省村庄规划工作现场会在儋州市召开,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石屋村的村庄规划实施情况,让我们备受鼓舞。

  “实施村庄规划以前,我们村有很多撂荒地,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维持生计。自从实施村庄规划以来,我们先后对撂荒地、村集体土地进行整合,盘活土地资源共计500多亩,引进产业项目落地,大力发展经济。”毛湘峰说。目前石屋村已落地九品香莲、稻虾共养基地、相思茶、蜜柚种植等产业,实现了广大群众收地租、务工两不误的“双丰收”局面。

  来到村里的稻虾共养基地,水田里的稻已经收割,冬日的暖阳把水田照得波光粼粼。海南稻虾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斌指着水面说,里面全是小龙虾的虾苗,一直以来销路很好。因为公司主要从事反季节小龙虾养殖,现在隆冬时节,内地已经没有小龙虾可以出塘上市,我们一斤能就卖到60至70元。

  陈斌告诉记者,石屋村于2019年年初引进该项目。与石屋村合作,公司按每亩1000元的标准租了村民150亩地。一亩一年产500斤小龙虾,按市场平均每斤68元出塘价计算,单单小龙虾养殖,每亩产值就在3万元以上。此外,还有水稻。“我们送检后发现,整个儋州就数石屋村土地硒含量最高。”陈斌介绍,稻田是纯粹的绿色无污染种植,绝不能用化肥与农药,否则小龙虾无法生存。这样的稻米,几乎全部销往内地,价格也高。这是土地上的第二部分收益。除此以外,每个地块周边种满了泰国金椰,挂果后每株每年可结果一两百个,又是一笔收入。以上所有的土地收益,公司会拿出20%的利润上交合作社。租地农民为公司打工,在自家土地上劳作,每天还有100元固定工资。

  “我在这里务工,一个月能赚3000块钱,到年终还有奖金,每年有大约50000元收入,还可以就近照顾家庭,以前的危房现在也翻新加盖了。”石屋村委会富豪村村民潘亚满说。

  毛湘峰表示,下一步,石屋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将借助市委党校迁到石屋村进行建设的契机和邻近海南电影学院的优势,积极推进“党校培训+红色旅游+胡松产业园”深度体验项目,让大家感受红色经典,感受田园风光。

  在村里的村规民约上,记者看到上面写着:要发扬胡松精神,乐于助人,扶贫帮困,弘扬正气,勤劳致富奔小康。这是如今的石屋村在“变”中保存着的“不变”。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8日03版)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