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除秽驱疫中迎新岁过大年
内蒙古新闻网  21-02-13 16:25  【打印本页】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韩高年

  “百节年为首”,中国传统节日以春节最为隆重。春节又称年节,是围绕新年第一天(古称元旦、元正、新年、初年、岁日等)前后的一系列庆祝仪式的总称。年节形成于汉代,但其萌芽酝酿期却在周代。周人以农桑立国,所以“年”指庄稼丰收的周期。《诗经·豳风·七月》就记载了周代岁末年初为庆祝五谷丰登而进行的“改岁”庆典的盛况。诗中说:“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嗟我农夫,曰为改岁。”黄焯《诗疏平议》:“改岁,犹今俗去过年耳。”人们辛勤劳作了一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杀牛宰羊,酿制春酒,相聚于庙堂,共同祭祀祖先,庆祝丰收,并互相祝福,一派欢乐祥和之气。周朝是中华礼乐文明的创立期,年节也是其礼乐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颂·丰年》一诗,就是年节“改岁”时典礼仪式上祭祖时所歌之诗,诗中唱道:“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彼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除了庆祝丰收,敬天祭祖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周代的“改岁”庆典虽然还只是汉代以后“春节”的雏形,但其一年一度,以家庭家族的团圆聚会庆祝为基本形式,以庆祝丰收、辞旧迎新、敬天祭祖、祈福求佑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慎终追远为精神旨归,以庆祝、感恩、敬畏、认同为情感基调的精神文化内涵却已经大体确定。

  秦汉时期,春节形成,传承至今。据东汉崔寔《四民月令》等记载,除夕团聚祭祖、守夜,立门神、燃爆竹,正月初一祭神祭祖拜尊长和家众互拜,君师友朋乡党互相拜年;正月初七人日华胜,十五元宵节。不仅民间如此,官方朝廷亦如此。中国古代历朝均有新年盛大的“朝贺典礼”,春节期间官员一律休假。普天同庆、全民参与的年节要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打年糕,饮春酒,除邪秽;舞龙灯,耍社火,制土牛。围绕年节,南北各地还有丰富多彩的饮食、娱乐和游艺年俗。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叙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春节的记忆就是中华民族的群体性记忆。在这记忆中,既有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精神,也有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既有“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也有宋都汴梁的鼎盛繁华;既有甲午庚子的愤激屈辱,也有“辛亥”“五四”的抗争呼喊;既有新中国建立初的昂扬奋进,也有改革开放后的春晚春运;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千禧年的流光溢彩,奥运会的八方来会;“北斗”“天眼”,探月钻海,南极科考,中国制造;脱贫攻坚,五位一体,一带一路,大国风范……在诸多的春节记忆中,最清晰的是新时代富起来强起来的自豪,是对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现如今,春节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并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文化平台,成为最具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也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世界性节日。

  “人歌新岁酒,花发大唐春。”春节本是华夏农耕文化的产物,相同的年节,融合不同地域的年俗。共同的年味,凝聚着五十六个民族的智慧。独特的年景,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春节既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征,也是承载人类文明互鉴和交流融合的载体。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传统春节特别重视驱旧除秽与庆贺祝愿。过去的一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有效率先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共同抗击疫情等国际重大事务中体现了大国担当,为世界贡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经验,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心有团圆,便得圆满!值此农历辛丑年春节来临之际,地不分南北,人不论老幼,凡我中华儿女,当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共同响应国家关于疫情防控的号召,普天同庆“十三五”圆满收官,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齐心协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