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洪:逐梦汽车强国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不动摇
内蒙古新闻网  21-03-06 21:48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3月5日电(王厚启关锦恒吕佳羽)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他结合汽车行业焦点及民生热点提交5个建议,覆盖汽车从生产、使用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助推中国汽车行业深化发展。

  “近年来,汽车行业发展出现新趋势、新挑战,广汽始终坚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推动企业规模、综合实力、发展质量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布局,持续深化转型升级,助力实现汽车强国梦。”曾庆洪说。

  创新部件技术完善核“芯”产业链

  “关键零部件是汽车之本。中国汽车发展速度超出预期,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灾害的背景下,芯片等核心电子零部件生产不足,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影响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曾庆洪说。

  他提出,中国汽车要强国应先解决芯片问题。一方面,建议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扶持,制定并落实专项激励措施;加快国内车规半导体标准体系建设、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产业路线图的实施,完善行业监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投资整合;另一方面,建议加强国际合作,探索合资合作或深度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2020年9月,广汽资本通过旗下福沃德基金投资了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品牌地平线。广汽研究院、广汽资本分别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发布广汽版征程3,计划将在未来的车型中量产搭载。

  曾庆洪表示,“十四五”期间,广汽集团将围绕零部件补链强链,从梯级零部件研发体系、核心零部件发展、软件化能力提升入手,充分发挥零部件事业本部职能,推动产业升级,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

  疫情期间,广汽集团积极履行国企担当,迅速行动,跨界生产防疫物资;同时紧抓汽车生产线,2021年1月,广汽集团生产汽车19.2万辆,较2020年同期增长39%;销售汽车21.7万辆,较2020年同期增长23.3%,取得开门红。

  曾庆洪在广汽集团“疫情防控、复工增产”总结大会上致辞。新华网发

  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打造新能源汽车生态圈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68.1万台,车桩比例约为3:1。

  广州车展上,埃安Y全球首发。新华网发

  如何清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路上的障碍?曾庆洪认为,首先要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充电慢”的问题。他建议,推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相关部委加强统筹、规划布局,完善充电站布局和配电设施建设,增建普通充电桩和大功率快充站;加快技术革新,在国家层面提高重视和统筹规划,加大快速充电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和投入。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缺乏道路测试操作指引、基础设施受限和V2X设备装配率低的问题,使得智能网联汽车受限在“单车智能”的技术路线,减缓了网联化发展进程。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要跟上。”曾庆洪说。他建议,要尽快完善现行交通安全和道路测试相关法规,加快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和发布,保障现有“单车智能”技术路线并支持“车端智能+网联共享”相结合,同时鼓励车辆安装V2X设备并强化其路权。

  此外,曾庆洪还建议,要推动自动驾驶专属保险体系的完善进程,构建与自动驾驶技术相匹配的保险体系;同时完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相关法律法规,组建缺陷汽车产品召回过程追溯系统;进一步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的规范管理,推动汽车零部件再造行业的发展。

  按照规划,广汽预计将在2025年全面实现电气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整车产销规模超20%;2023年L3大批量应用,2024年推出全新电子电器架构量产L4,2025年实现特定场景下L4智能驾驶商业运营。

  


[责任编辑: 魏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