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民生改善只有新起点
内蒙古新闻网  21-03-07 17:58  【打印本页】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求“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传递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鲜明导向。

  民生改善,体现着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更连接着亿万人民的切身感受。“十三五”时期,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改革创新举措,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领域发力见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不放弃一名患者,不放弃任何救治希望,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正是因为把“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价值标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向前迈进的每一步才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

  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是价值理念,也是发展智慧。把人民的事办好了,把百姓的困难解决了,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经济增长就有持久的动力。贫困人口脱贫释放巨大潜力,老龄人口催生“银发经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撬动有效投资,教育、医疗等行业前景广阔……14亿人汇聚的民生需求点都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发力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做大做好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统筹效率和公平,就能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开局“十四五”,踏上新征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顺应这些新期待,要求我们克服阻力、战胜挑战,推动民生改善再上层楼、更进一步。既尽力而为,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又量力而行,不能让其脱离发展实际;既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调政策托底,又要继续激扬奋斗精神。

  时代出题目,实干交答卷。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感,不断聚力、咬定目标不放松,持续发力、一件接着一件办,就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就能把民生改善镌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之上,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站在“十四五”的起点瞩望更远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成真之时,民生的不断改善是最好诠释。将国家的发展落脚在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将梦想的力量凝聚在共同富裕的旗帜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广。(作者:金观平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