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卫东:建好基地、讲好故事把张謇事迹写入中小学统编教材
内蒙古新闻网  21-03-10 10:57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接受媒体采访,他建议将张謇事迹写入中小学统编教材,将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等列入全国大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施卫东表示,要把张謇事迹作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他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学习爱国企业家张謇,就要传承和弘扬“士负国家之责”的爱国情怀,“独立开辟新路”的创新精神,“言出信行笃敬”的诚信品格,“兼济天下苍生”的民本意识和“洞明世界大势”的开放胸襟。这对当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中小学生从小立志报国、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他发现现有教材没有突出张謇“爱国企业家”的精神特质,对张謇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炼不够;张謇创办教育、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博物苑等很多机构,但这些资源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等发挥不够。另外,张謇事迹的社会认知度还不够,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张謇兴办实业、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了解不多,感受不深。

  施卫东说,“张謇事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把张謇事迹写入中小学教材是培养激发青少年学生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的有力举措。”施卫东说,要从“爱国企业家典范”“民族企业家楷模”和“民营企业家先贤”的高度,进一步提炼张謇事迹,突出张謇的家国情怀、实干兴邦和社会责任,更好地体现国家统编教材培根铸魂的育人价值。

  施卫东还提出了“建好基地”的重要性,他认为应该将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等列入全国大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据施卫东介绍,在江苏南通,有很多张謇创办、目前保存完好的博物馆、纪念馆、公园、剧场、工厂旧址和遗存等,这些资源有助于大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要把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和张謇教育史馆等作为全国大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使之成为传承和弘扬爱国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基地。

  “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基地育人功能,鼓励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参观、研学、体验、探究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张謇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培育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他说。

  施卫东还认为“讲好故事”也非常重要。他建议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好张謇故事,弘扬家国情怀”主题教育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讲好张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故事,感受张謇精神蕴含的爱国情怀、实干兴邦和社会责任等核心要义,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戚轩瑜)


[责任编辑: 魏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