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赵雨森:加强黑土地保护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内蒙古新闻网  21-03-11 18:05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颜秉光才萌)有“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的黑土地,它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一直牵挂着国人的心。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赵雨森与几位委员联名,提出黑土地保护需要统筹各项政策、持续加大投入,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据了解,自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为满足国家粮食安全需要,黑土地被长期高强度利用,导致黑土地耕层变薄、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有机质下降、土壤养分出现失衡,侵蚀加剧、水土流失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黑土地面临着保障粮食丰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

  赵雨森说,面对严峻挑战,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问题连续做出指示和要求。包括黑龙江在内的东北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在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综合施策抓牢黑土地保护,既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又建设好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力争黑土地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由于黑土地保护需要统筹各项政策,持续加大投入。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提升耕地质量。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设立黑土地保护建设专项,重点加强农田土壤侵蚀、肥沃耕作层构建、盐碱耕地内涝治理等,加快黑土退化治理。

  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土保持和防洪减灾能力。黑土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耕地灌溉率为40%左右,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一是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重点解决灌区病险、渠段渗漏等突出问题,提高灌溉水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工程换水、控灌节水、压采地下水。二是实施涝区治理工程。三是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加大秸秆还田利用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东北地区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地方投资筹措压力大,应适当提高中央投资补助标准。

  建立休耕轮作体系,完善科学耕作制度。建议将东北地区小麦纳入生产者补贴范围,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建立黑土地保护工程中心,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建设黑土地数据智能服务平台、耕地质量调查监测数据库和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站点,为黑土地监测、保护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 魏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