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增力量 以史鉴今谋发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内蒙古新闻网  21-04-25 10:00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日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四川省快速行动,精心部署,各地各部门踊跃搭建学习平台,创新学习形式,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高标准高质量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迅速行动,确保全覆盖

  党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以后,四川省立即组织召开省委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组建党史学习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召开全省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会、制定全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等作出具体安排。

  “要深刻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以高度政治自觉学习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表示,要精心组织专题学习和专题培训,全面加强政治引领,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适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确保取得扎实成效;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以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中心工作开展,以改革发展成绩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确保“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3月1日,四川省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对全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部署,作出了总体工作安排并制定专题学习、加强政治引领、专题培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7个专项工作方案。

  4月6日至8日,四川省级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暨省级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举行。读书班采取专题辅导、现场学习、分组研讨、集中研讨和个人自学等形式进行。

  在省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下,全省各地各部门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创新开展专题学习,纷纷推出“微课堂”,形成以“自学+研学”“实景+沉浸”“讲授+体会”“学习+破题”的学习体系。

  4月16日,省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部署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创新形式,推动入脑入心

  从机关部门到企事业单位,川蜀大地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我们将与四渡赤水纪念馆联合举办《川陕记忆·革命理想高于天》图片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元勋说,纪念馆计划与全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进行馆际交流,创新形式,讲好党史故事,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丰富平台和载体,成为四川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方式。在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镇,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通过《弘扬红军强渡大渡河勇士精神,不忘初心再长征》等理论课和《信仰的力量》等微党课、《徒步重走长征路》体验课等不同形式的现场教学,引导学员通过课程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深切体会革命先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达州市,“一生跟党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典型感悟初心使命、激发奋进动力。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的宣讲将持续开展到今年7月。

  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长征虚拟仿真体验教学项目投入使用,通过还原历史事件场景,让学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征精神。

  绵阳市依托“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设置现场教学、访谈教学等7类培训模式,打造话剧《国魂》、情景宣讲《英雄·丰碑》等12门精品课程。3月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280余期,培训学员2万余人次。

  聚焦民生,把为民办实事贯彻始终

  四川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既立足实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

  成都市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进家庭,为高龄、空巢老年人等重点群体提供上门办事服务。

  巴中市把关爱烈属工作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工作举措,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保护红色资源、推动老区振兴。

  宜宾市南溪区重点聚焦城乡供水一体化、小区治理改革试点、棚改拆迁等100件民生实事,包括基础补短实事44件、基层服务实事20件、便民利民实事24件、关爱帮扶实事12件。

  目前,四川省委省政府已确定5个方面33项民生实事。各地各部门积极办好民生实事,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面向身边人,广泛开展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编辑: 吴焕新]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