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辉
一渠架南北,天河通水来。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等,听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情况介绍,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等情况。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国水资源问题丰富,但分布不均。作为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改善了河南几千万人的饮水质量,改变了北方长期以来的水资源配置困局,而且在助推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方面也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是一个跨越世纪的梦。南水北调,跨越大半个中国,涉及沿线9个省市,各地情况不同、禀赋各异,必须统筹兼顾、各方协调。千里调水,难度可想而知。1000多家参建单位,扎根在近3000公里的工地现场,攻克一个个世界级难关;有关部门和沿线9个省市干部群众全力保障工程推进、20余万建设大军艰苦奋战、40余万移民舍家为国,才筑就了人类治水史上的中国丰碑。渠首一滴水,家国万里情。这是中国情怀与担当的体现,也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南水北调清如许,唯有节源活水来。从“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到“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情牵一江碧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南水北调指引方向。作为丹水北上“水龙头”所在地,淅川县实行了严格的禁渔令,划定特殊水域为常年禁渔期;明确每年3月1日至7月31日为部分水域禁渔期;对丹江口水库淅川水域“三无”船舶依法进行整治取缔……作为渠首的南阳,主动扛起了保障南水北调的政治担当,让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润泽华北大地。
治水筑安澜,兴水润民生。从南到北的一渠清水,是生活用水,是生态之水,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有了水,就有了生机,有了希望。如今,在南水北调工程的护航下,南水从丹江口水库一路欢歌,“串通”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所经之地有政治文化中心,有粮食生产基地,有地下水超采的创伤之地,从原来的水源补充,逐步成为沿线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从南到北,每一滴南水都诉说着惠泽之深,更承载着贡献之巨,成为造福民生的动力之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南水北调背后,是全国上下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众志成城,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展现。我们都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滴水之恩”,形成“节约用水”的共识,让这南来之水,为更多地区筑牢强劲水根基,注入高质量发展强动能。(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