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光明日报记者夏静张锐光明日报通讯员王鑫源
“现在回望去年那段至暗时刻,我们已经从容很多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产科党支部书记、主任魏敏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成为新冠肺炎孕产妇定点医院。产科医护被划分到八、九两个病区,八病区后来又转入危重症患者。在收治病人前的一次党支部扩大会议上,魏敏嘱咐团队:一个也不能掉队,我们是一支永不言退的先锋队!
从2020年1月30日到5月16日恢复正常诊疗秩序的96天里,武大人民医院东院产科累计收治新冠肺炎孕产妇56人,完成三级防护下剖宫产手术23台,实现了“孕产妇零死亡、新生儿零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
在这支38人的特别战队里,有11个医生,1个委培生,26名护士,平均年龄只有30岁出头。抗疫之中,党员干部先上,党员上,群众再上。群众在党员的带领下有17人写了入党申请书。
魏敏说,穿上白大褂,就是医生,就是护士,就必须勇往直前。
产科全员开展感控培训,从理论到实操,必须人人过关。同时,制定了红区(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之间的出入规程,严格落实防护装备的穿脱、人员的洗消。还有专门的感控员从头到尾监督。
东院临产室病区护士长徐晓宇回忆,2020年1月30日上午,病区布局基本完成,护士们正加紧整理病区环境。当天下午三四点钟,病人就开始过来了。
发热、见红、胎心不好……东院九病区接收了第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孕产妇。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面罩一穿戴,视野和手的灵敏度大打折扣,手术难度直线飙升,手术时间成倍拉长。
因为是第一个,那位患者的救治流程耗时很长。但妇产科医生李隽清晰地记得,当晚8点36分,一个宝宝清亮的啼哭,给整个病区带来了新的希望。
“23台手术,23个小生命。每一个小生命,都是动力与鼓励。”李隽动情地说。
还有一次剖宫产手术,因为防护服的缘故,无法用听诊器清晰听到新生儿的心跳,魏敏脱了两层手套,只隔着一层手套去感知婴儿的心跳。
以往在产科,孕产妇大都是3~7天就出院了,住院期间还有家人的照料。而在疫情中,救治周期大大延长,孕产妇更要忍受与新生儿分开隔离的牵挂之苦。此时,产科病房的护士们从医疗护理,到生活护理、情绪疏导,再到清洁消毒,身兼送餐员、修理工、搬运工、保洁员,就像亲人一样守护着孕产妇。
东院产科、临产室护士长周红梅说,2020年,护士在给一位孕产妇喂饭时,劝她好好吃饭,令患者特别感动。患者说,等她恢复了,一定要再来东院看看。今年5月12日护士节,那位女士真的来了,还送来了一面锦旗。
今年,魏敏和同事被邀请到一位年轻妈妈家里,去参加宝宝的周岁礼。“看到宝宝长得那么可爱,感觉我们当时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魏敏感慨不已。
魏敏说,战疫大考锤炼了整个团队,让大家无论是在心理上、医术上都收获了成长。
2020年5月16日,武大人民医院东院产科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的诊疗秩序。鉴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东院将产科急救前移,在急诊科设立了缓冲病房。因为孕产妇大都是急诊,往往来不及查验核酸,只能在防护之下先进行手术。5月20日,魏敏团队就在缓冲病房进行了一台手术。
“哪天不再需要急诊科里的分娩手术缓冲病房,那就是最开心的事了,希望那天早点到来。”魏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