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以“保护荒漠生态,展示大美新疆”为主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17日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下称“新疆生地所”)、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等多方联合主办,旨在宣传、研讨荒漠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共同为“一带一路”荒漠化问题的防治献计献策,助力“大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其间,多方人士积极评价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合作所取得的成效。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白春礼在致辞中肯定新疆生地所在新疆荒漠化防治以及与有关各方就亚非部分区域荒漠化问题合作开展考察、科研与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成效,指出2020年6月该所牵头成立的荒漠化防治联盟正式成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的专题联盟,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荒漠化防治的科学认知、技术包容、知识分享和能力提升。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曾参观过塔克拉玛干沙漠项目示范区。他在致辞中称赞示范区生态修复成果,并强调土地修复是未来任何建设战略的最基本内容,对保障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减少排放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都非常重要。
泛非绿色长城组织(PAGGW)科学技术处主任阿巴卡尔代表执行秘书阿卜杜拉耶•迪亚发表致辞,感谢新疆生地所对该组织实施“非洲绿色长城”倡议的支持,并表示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帮助非洲获得可持续的技术和机构合作支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新疆生地所共承担了30多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项目,在中亚、西亚和非洲建立了多个联合研究中心和野外监测研究站。作为非盟主导的“非洲绿色长城”计划的唯一技术支持单位,研究所还与有关方面携手,积极应对萨赫勒-撒哈拉地区荒漠化问题。近五年来,该所举办了20多个国际会议和培训班;招收培养留学生110余人,有力提升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能力,实现了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的国际引领。(雷霞 汪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