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薪劳动、被殴打威胁……“现代奴隶”现象仍在美国上演
内蒙古新闻网  21-06-24 20:34  【打印本页】  来源:央视网

  美国日前在第109届国际劳工大会上表示,要让每个强迫劳动的所谓施暴者为他们的行为负责。然而,如今在美国,人口贩运、强迫劳动的现象依旧层出不穷。很多人被骗到美国之后,被强迫劳动,失去人身自由,成为“现代奴隶”。

  下图这三位女性,她们分别是泽娜·阿梅沃尔、伊马·马图尔和弗洛尔·莫利纳,她们都是人口贩运的受害者。在她们逃脱奴隶生活之后,将自己的故事讲述出来。

  被殴打、被威胁……受害者哭诉被奴役遭遇

  

  

  

  泽娜·阿梅沃尔从祖国多哥来到美国时,只有15岁。原本以为可以在美国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泽娜没有想到,等待她的将是奴隶一般的生活。此后数年,泽娜被强迫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一家发廊无偿劳动。

  2002年至2007年之间,20多名像泽娜一样的女孩被一个人口贩运团伙从加纳和多哥带到美国,被迫在发廊里工作。她们每天编织复杂而精美的发辫,却拿不到一分钱。

  纽瓦克距离纽约市不过二三十分钟的车程。文明光鲜的大都市旁边,“现代奴隶”在黑暗中苦苦挣扎。

  直到2007年,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接到相关线索,破获了这起案件,解救了泽娜和其他女孩。执法人员发现,外来劳工居住的环境极其恶劣。蛇头从中牟取暴利,几年间,从这些女孩身上赚到了大约400万美元。女孩们经常遭受殴打,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

  2010年9月,这起案件的三名蛇头分别被判处27年、24年和4年半的监禁。

  

  美国新泽西州律师保罗·菲什曼:有些人恐怕很难相信,都2010年了,我们竟然还有人被奴役。这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不可容忍。

  

  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教授布丽奇特·卡尔:这些女孩被迫在发廊工作这么多年,最小的只有9岁、10岁、11岁,出现这样的现象很令人沮丧,但并不震惊。因为人口贩运太暴利了,如此暴利,以至于有些贩卖毒品的人,甚至后来都改行去贩卖人口了。

  伊马·马图尔来自印度尼西亚。1997年,17岁的她来到美国洛杉矶,找到一份保姆的工作。

  

  伊马·马图尔:我想在这里就干两年,然后就回家,用赚到的钱为父母盖一座房子。

  然而,当伊马到达雇主家里时才发现,她需要承担所有的家务活,而且没有薪水可以拿。她的护照被收走。雇主还不时对她进行殴打。

  三年后的一天,伊马找机会向邻居求助,最终脱离困境。此后,伊马参加社会组织,帮助那些与她有着同样遭遇的人。

  

  弗洛尔·莫利纳:蛇头跟我说,在美国,狗能享受的权利都比我多。如果我被杀了,没有人会关心的。

  弗洛尔·莫利纳来自墨西哥。为了养育家中的三个孩子,2002年,26岁的弗洛尔在蛇头运作下来到美国洛杉矶的一家服装厂工作。但很快,弗洛尔就发现自己被骗了。蛇头告诉她,需要支付3000美元作为回报,也就是说,弗洛尔将在服装厂里每天工作18个小时,却拿不到属于自己的薪水。

  

  弗洛尔·莫利纳:我在封闭的环境里每天工作17到18个小时,每周7天都要工作。这个服装厂外面有铁丝网围起来。他们还威胁我,说如果我做错什么事的话,他们就会对我的孩子下手,所以我当时非常非常害怕。

  最终,弗洛尔向蛇头苦苦哀求自己要去教堂,获得了脱身的机会。弗洛尔说,那段时间对她来说度日如年。脱身十多年后,弗洛尔将她的经历讲述出来。和伊马一样,弗洛尔此后也投身于解救与她一样沦为“现代奴隶”的人们。

  “奴隶制”遗毒仍存美国人权状况堪忧

  

  

  

  “奴隶制”这一强迫劳动、严重侵犯人权的制度是美国历史上一道极其丑陋的伤疤。时至今日,其遗毒依旧存在于美国社会。

  仅2019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报告的人口贩运案件就达到1883宗,比2018年多出500多宗。每年从境外贩卖至全美从事强迫劳动的人口多达10万。根据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等机构的统计,在被贩卖到美国的人口中,有50%为未成年儿童。

  而据美国一些行业协会的统计,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美国约有50万名童工从事农业劳作。很多儿童从8岁开始工作,大部分儿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因农药致癌的风险是成年人的3倍,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危险的劳动工具对他们构成更为直接的伤害。这也导致美国童工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每年因劳动受伤的童工超过10万人。


[责任编辑: 吴钰]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