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光明网主创,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支持,相关地方宣传部门协助,制作推出《我们的村庄(第二期)》网络音视频节目,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主线,以村庄为主题,以经典文艺作品为切入点,深入革命精神发源地,挖掘革命精神传承的当代故事,展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进程中村庄发展的可喜成绩,从一个侧面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五圣山391高地前的阵前潜伏中,敌人的弹药点燃了一名志愿军战士身上的伪装草——信念坚于磐石,使命高于一切——为掩护潜伏战友、保证战斗胜利,这名战士硬是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烈火焚身而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从那一天起,邱少云这个名字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一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强大敌人。
本片通过对重庆少云村的实地走访与画家孙国岐创作于1982年的油画《邱少云》相结合,回顾邱少云烈士的成长历程和光辉的战斗岁月,全面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当地民众的艰苦奋斗下,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传,少云村村庄面貌日新月异。
英雄的故乡少云村,位于重庆铜梁区西北部,是革命烈士邱少云的出生地。
在高高的凤山上,邱少云烈士纪念碑毅然矗立,顶端5米高的邱少云铜像,手持钢枪,神情坚毅,向世人展示着志愿军将士的光辉形象。
图为邱少云铜像
“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这是在奔赴朝鲜战场途中,邱少云写下的唯一一封也是最后一封家书,字里行间中,无不透露出邱少云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与战斗必胜的决心,表现出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邱光兵是邱少云大哥邱东云的儿子,自小就经常从父亲口中听说这位不曾谋面的二叔的英雄事迹。邱光兵说,邱少云的这封家书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弘扬和传承下去。
图为邱少云故居
回首历史,那是风雷动,旌旗奋的岁月;回望英雄,他们的革命精神始终照耀着后来人的初心使命和价值追求。
如今在少云村,身穿红马甲的“少云志愿者”,已成为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
少云村的“少云志愿者”团队组建于2018年7月份,从最开始的11个人,发展到现在近300个人。治安巡逻,政策宣传,上门服务,清扫垃圾……在这里,互助奉献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少云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将英雄的精神化为日常生活中的生动实践。
图为少云村少云志愿者代表
“因为有如此多的少云志愿者,弘扬和发展抗美援朝精神,所以少云村才有现在的崭新模样”,在少云志愿者彭小平看来,少云志愿者的行动,传递了爱心与文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多年来,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感召下,在一代又一代“少云人”的不懈努力下,少云村的发展蒸蒸日上,如今的少云村已建成西瓜大棚30余个,蔬菜大棚70余个,年产1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建好“四好”公路11.2公里,自来水供水管网建设28公里,实现改厕387户,全村18个社,实现水泥路、自来水、天然气、网络社社通。
图为少云村产业基地
如今的少云村,正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努力绘就中国乡村的壮美蓝图。英雄的事迹被这里的村民牢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这个村庄弘扬传承。今天的少云村村民,已将少云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正顽强拼搏,描绘着幸福美好的乡村画卷。
出品人/总监制:谢力杨谷
总策划:彭宽张宁
总编导:王解生廖慧
本期编导:田媛
本期撰稿:田媛
本期摄像:李伯玺梁枫杨青贤
本期剪辑:康少华
本期策划:李曙光文彩玲程慧海
本期调度:周硕頔杨静仪
主创单位: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光明网
支持单位: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协助单位: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