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人民的健康护航——内蒙古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内蒙古新闻网  21-07-21 07:1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全区人口预期寿命从74.8岁提高到77.1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4/10万下降到12.73/10万,婴儿死亡率从6.37‰下降到3.45‰。

  综合反映国民健康水平指标的变化,昭示着我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正在显著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扎实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为人民的健康护航,书写出内蒙古卫生健康事业的新篇章。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卫生健康事业事关民生福祉。

  2019年11月23日,总投资近15亿元,集自治区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为一体的内蒙古妇幼保健新院正式投入运营。置身于这个建筑面积达14.86万平方米的新医院,一股浓浓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自治区,从盟市到旗县,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全民健康之基,构建起一个从自治区本级到嘎查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76.78亿元,支持我区6893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全区卫生总费用由2012年的619.0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169.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79%,增长了2.89个百分点。

  全区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也从2012年的2.22张增加到6.74张、拥有助理和执业医师数从1.2人增加到3.35人、注册护士数从0.94人增加到3.47人。

  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配置得到极大加强,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月20日,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的张女士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后出仓,这是全区首次成功实施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医院血液科主任高大介绍,近年来,随着百级层流仓的修建以及血细胞分离机等高端医疗设备的陆续引进,医院血液科开始独立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室的整体救治实力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区不断建立健全医教协同、科卫协同机制,不断提升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累计近200名专家获得“草原英才”称号,80多个团队获得“草原英才团队”称号。

  新一轮获评的179个领先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引领示范作用效果突出,PET-CT等前沿大型设备的配置,微创、介入、窥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先进临床服务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基层强则国家强。着眼于基层网底,我区着力推进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实施了“小药箱”工程,建起了“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坚持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将中医药(蒙医药)振兴行动纳入健康内蒙古行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强化中(蒙)医药事业的投入和基础保障,全区中(蒙)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蒙)医药事业提档增速。

  2012年到2020年,中医(蒙医)医院数量从117所增加到23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蒙)医药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1266个中医馆(蒙医馆)的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始终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卫生健康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通过先试点引领后全面推开,我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稳健,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医用耗材加成,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等改革同步推进,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也得到有效落实。

  尤其是近年来,我区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精准把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进度和要求,坚持出台方案、健全机制、推进落实一起抓,不断推动公立医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创新。

  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各地以构建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目前,全区已组建所有三级医院参与、发挥牵头引领作用的医联体177个,通过建立专家工作站、名医工作室等形式,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同时组织北京市33所、自治区16所三级医院帮扶60所旗县级医院发展,目前已帮助受援医院新建临床专科130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65项。

  此外,我区还制定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方案,三级公立医院与旗县级医院互动开展的远程诊疗服务已覆盖101个旗县区,“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正在形成,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大娘,这是您要的降糖药。我顺便再给您测一下血压,看看您的血压是否正常。”在和林格尔县巧什营镇忽通兔村,作为村民的家庭医生,村医张素芬经常为村民上门服务。

  “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医生上门来服务,平时需要什么药,打个电话就给送过来。”82岁的村民赵存毛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区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尤其是“互联网+签约”模式的推广,有力地提升了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依从性和获得感,基层首诊也得到了较好落实。

  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我区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推行大病保险,先后将51种重特大疾病临床必需药品纳入门诊用药和医保报销目录。

  与此同时,从集中招标采购到探索建立“省际联盟”联合采购、医联体带量采购、县乡村一体化捆绑配送等新机制,我区大力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保证百姓用上更多质优价廉的药品。

  重大疾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积极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集中力量消除或控制了一些严重的传染病,主要地方病和职业病的危害、全区甲乙丙类传染病和结核病、人间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人们不会忘记,2019年的三起人间鼠疫疫情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通过持续加强鼠疫疫情监测和处置,有效阻断鼠到人的传播;通过加强患者发现报告与诊疗管理,有效阻断人到人的传播;通过协同推进联防联控,严防疫情远距离传播。

  一套组合拳下来,全区各地牢牢地构筑起了鼠到人、人到人和“出蒙进京”三道防线。

  “三起疫情均得到快速有效控制,这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2019年以来在鼠疫防控工作上的持续发力。”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防控科科长李建云博士感慨地说。

  人们也不会忘记,去年那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雨历程。面对突如其来的凶险疫情,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无畏风险,奋勇拼搏,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成果。

  2019年以来,以防控鼠疫和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我区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区各级疾控中心基本达到国家和自治区硬件建设标准,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已覆盖所有盟市和旗县区。57个鼠疫重点监测旗县大多配备了无人机,具备了全年开展鼠疫野外监测的条件。

  自治区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现全覆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遍布所有盟市、严重精神障碍服务管理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地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人均服务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5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服务项目增加到14类45项,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目前,全区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累计管理高血压患者208万人、糖尿病患者54万人,重点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目前,全区共有102个城市、县城、乡镇获评国家卫生城镇,实现了盟市所在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自治区卫生城市旗县全覆盖,卫生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着力构建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就医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身体更健康……这曾经的期盼,正逐步变成现实。(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文强)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