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中华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刘发英
内蒙古新闻网  21-07-22 09:17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日报

  刘发英,女,土家族,1970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

  她自费捐资助学,创办“英子姐姐”助学网站,独创“一对一”网络助学新模式,用30年丹心织网,筹集助学资金2480万元,帮助3705名山区贫困学子实现求学梦想,被媒体誉为“中国网络助学第一人”。

  丹心织网,搭建圆梦平台。1991年,21岁的刘发英毕业后主动申请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最偏远、最贫困的黄柏山乡支教。目睹山区孩子的求学艰难后,她踏上了捐资助学之路。12年间,她省下微薄工资资助了22名学生,帮助他们改变了命运。长期的助学经历也让刘发英开始思索如何利用网络让更多孩子获得帮助。2005年,刘发英申请QQ号,取名“英子姐姐”,发布求援信息。2010年,她建立“英子姐姐”助学网站,创立“一对一”网络助学模式。为了赢得网友信任,她主动公开了自己的姓名、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足印农家,情暖土家山寨。为办好助学网站,刘发英坚持亲自实地走访核查信息。山高水急,道路崎岖,许多时候只能步行走访,脚上磨出血泡、走坏鞋子都是常有的事。除了艰辛,走访时还常常会遇到不可预料的危险。2007年,亲人先后遭遇不幸,她没有被压力打垮,选择将助学事业进行到底。所有实地走访核实过的贫困学生信息,都会被第一时间发布到网上“待资助信息”板块,方便资助人了解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爱心款一到账,她也会把款项及时地亲自转送到学生手中,并公布资助学生的受助信息,保证信息真实透明。

  薪火相传,托起美好未来。16年来,刘发英足迹遍布湖北、湖南两省的贫困地区,累计行程近10万公里,写下了20多万字的走访笔记,整理了180本台账,详细记录了每笔捐款的来龙去脉。在她的努力下,“英子姐姐”助学网站吸引爱心人士捐款2.2万次,筹集爱心助学资金2480万元,帮助数千名贫困学子走出求学困境,成为当地教育扶贫的一张亮丽名片。众多曾经受到资助的学生在走出困境后,也纷纷加入到“英子姐姐”助学志愿服务团队,接续助学,传递爱心。

  刘发英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