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胜利伏案工作。 |
从初来乍到的驻村第一书记到群众拥护、组织认可的乡扶贫办主任、村党支部书记,近7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带给张胜利的不仅仅是日益增多的白发和逐渐黝黑的皮肤,更多的是村里点滴变化背后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为民服务的真情触动。
张胜利,1999年12月参加工作,2015年8月被任命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扶贫办主任,北什轴村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1年5月,他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激发村民致富内生动力
“加快发展、为民造福”是张胜利十年如一日始终履行的任职誓言。2018年上任扶贫办主任之初,张胜利就带领扶贫办成员走遍全乡36个村,进村入户了解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在这过程中,张胜利发现大多数贫困户只会说“满意”“挺好”,对自己所享受的帮扶政策,年收入、帮扶责任人等内容却不甚了解。根据这一情况,张胜利与扶贫办成员共同研究,制作了能让贫困户一目了然的“明白卡”。
在帮助全乡梳理贫困户信息的基础上,作为北什轴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胜利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北什轴村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中,针对每户不同的情况,为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政策。
2020年5月份,张胜利在深入脱贫户宣传发展庭院经济和种养殖业时,得到了脱贫户的积极响应。村里为4户有劳动力的脱贫户每户发放鸡苗50只、鹅2只,并发放各种蔬菜秧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1月底,回访郭润旺家时,他妻子抱着肉鸡高兴地和我说‘我们的肉鸡现在有七八斤重’,她还让我看蛋鸡下的鸡蛋,存放了满满一大箱……看着他们的笑脸,我真是暖在心里。这样精准的帮扶政策既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又发挥出了造血功能,让他们有了脱贫致富的新盼头。”回想起与脱贫户的点滴相处,张胜利记忆犹新。
发展多元产业扶贫模式
“多亏了张书记把我们带入产业发展,让我们有了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现在,我和妻子在稼泰公司打工,每月有4000元的收入,一年能挣4.8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说起现在的好生活,村民闫忠秀激动不已。
“要想农村富裕,就要先发展产业。”这是张胜利经常说的一句话。张胜利立足当地实际,按照产业精准到户、设施精准到村、保障精准到人的工作思路,实施了以乡政府“配菜”、脱贫户“点菜”、部门“上菜”为主要内容的“菜单式”扶贫新模式,整合各类庭院经济、购销合作,脱贫户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和能力进行勾选,由乡政府和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和政策,实现家家有增收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
每个扶贫产业项目按照不低于年收益6%的比率用于支助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同时在企业内部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贫困户,在满足贫困户务工需求的同时,更进一步激发起脱贫户劳动致富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大力发挥本土企业助力扶贫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广四季青、稼泰、昊鑫等民营企业的扶贫模式,统筹发展多元产业扶贫模式。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担任北什轴村支部书记后,张胜利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建阵地、抓载体、兴文化、筑牢堡垒,通过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建设凝聚人心。
2019年,北什轴村仍有21户村民使用自家的浅井水,水质不好,水锈大。为了让村民都能吃上清洁的自来水,在旗、乡两级政府的帮助下,张胜利先后联系旗水务局和旗扶贫办,为这21户村民家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自此,村民喝水难的问题得以解决。
面对原本破旧不堪的村委会,张胜利东奔西走筹集到39万元,修缮了村委会会议室、办公室、党员活动中心,建起了办事大厅、党建展馆和书屋,使村民有了开展各类活动的一方天地。在北什轴村广场,多次举办了乌兰牧骑演出、宣讲、读书会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演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他还协调旗扶贫办出资125万元,为北什轴村解决了排污等问题。
张胜利每天坚持工作12小时以上,并经常带头走访农户,为村民解决看病、养老、邻里纠纷等问题,为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
多年来,张胜利始终把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群众利益联系在一起,用心为村民办实事,用情为群众谋福利,真正做到了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他凭着超前的意识、开拓的精神、务实的作风,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担当,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称赞。(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雅静 通讯员 云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