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洋网评:从百年党史看中国制度优势
内蒙古新闻网  21-08-23 21:10  【打印本页】  来源:大洋网

  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勠力同心,成就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奇迹”向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突出的优势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百年党史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历史前进的必然逻辑——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就没有“中国奇迹”,更不会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有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真正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无法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优势和精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厦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坚持党的领导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是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党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促进实现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有机平衡,因而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能够汇聚14亿多中国人的磅礴伟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它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取向与治国理政旨归相统一的实践要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使命担当。从百年党史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取向。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效运行的保障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从百年党史看,民主集中制支撑和塑造了强大有力高效的治理体系,很好地满足了国家实现现代化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为国家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资源和力量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民主集中制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协作,既充分发扬民主,又有效进行集中,是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是提高能力和效率、增进协调和配合、形成治国理政强大合力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确保了我们发展和规划的全局性和长远性,这样的组织方式,当然更具大局观,能够更好地考虑人民整体长远利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重视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不断释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真理性力量。从百年党史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政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初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所有制改革、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改革,成为贯穿经济体制改革的两条主线,创造性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迈进。

  纵观百年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具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成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底气和自信。展望未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林柳琳作者系广州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本文系市委党校2021年新型智库重点课题“广州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