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当好“守夜人”
内蒙古新闻网  21-09-08 11:52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今年7月20日,河南郑州最大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突破我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河南大雨”“郑州地铁4号线成水帘洞”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

  这天晚上,位于水利部主楼14层的水旱灾害防御司值班室灯火通明。一群人正紧盯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利部水文情报预报中心”两个平台,桌上五六部电话不时响起急促的铃声。

  坚守在值班岗位上的李俊凯一夜没合眼。李俊凯是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防汛四处处长,针对郭家咀水库和常庄水库的险情,他和同事们不断向河南水利厅、南水北调中线管理局等相关单位了解情况,持续跟进水库险情处置的最新进展,整理汇总后及时向中央有关部门和水利部领导报送信息,并为第二天的防汛会商做好准备工作。

  “进入汛期,防汛任务繁重,夜里值完班后紧接着参加防汛会商会,然后继续上班,这是我们水利人的工作常态。”李俊凯坦言,水旱灾害防御关系防洪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决定了他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滚动预报会商,及时发布预警,做好水情的“情报员”。

  作为担负着洪水干旱监测预报预警、调度全国重要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抢险技术支撑等工作职责的部门,进入汛期后,水旱灾害防御司的同志们“白+黑”“5+2”通宵达旦地工作是家常便饭。“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我们这个岗位比较特殊,大家都任劳任怨,不管是司长还是处长,困了找个凳子眯一会儿再接着干。”正在值班的冯明轩告诉记者,进入主汛期后,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早早就把两个孩子送回了老家。

  每年的“七下八上”都是防汛关键期。面对频次不断加密的防汛会商,持续高压的应急值班,水利部门涌现出很多像冯明轩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守夜人”。

  汛情就是命令,抗洪就是责任。为确保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大基础设施不受冲击,进入防汛关键期,水利部门密切监视全国雨情、水情、汛情、工情,滚动预测预报,及时发布江河洪水预警信息。截至8月底,全国水利部门共发布1261条河流预报32万站次,发布水情预警1054次,为做好暴雨洪水防范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水利部启动了24小时应急值班机制,并按惯例取消干部职工休假,以迎接大战大考的状态,坚守岗位、迎难而上,坚决打赢今年防汛抗洪这场硬仗。(经济日报记者吉蕾蕾)


[责任编辑: 魏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