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1年服贸会丨黑科技加持非遗从此“酒香不怕巷子深”
内蒙古新闻网  21-09-10 12:21  【打印本页】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讯(记者陶媛 张诗奇)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已于昨日在北京落幕。说起服贸会上的人气榜单,一些极具特色的非遗展示和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打卡体验。人们既可以在浙江主宾省活动日上观赏非遗服饰秀,也可以在珐琅厂景泰蓝非遗文化体验区学习“点蓝”技艺。

  除了传统的非遗项目,“非遗+科技”也成为本届服贸会“数字化”特色的代表。众多国内外数字服务企业带来的最新成果,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比如说,在影谱科技展台,智能影像和数字孪生技术直观展示了贵州苗族蜡染工艺。不同于传统影像的简单记录,智能影像生产技术对非遗文创产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对包括产品外形、材质、特征、说明、内部形态等在内的多维度信息进行数字化解构,对应用场景进行多维可视化展示,对生产过程进行视觉化和数字化表达,让贵州苗族蜡染工艺展示突破物理界限,这也为非遗的创新传承贡献了当代智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延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显著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而“黑科技”的加持,让非遗真正走进当代生活,与人民零距离接触,也让优秀传统文化从此“酒香不怕巷子深”。(视频部分图片来源于新华网、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 魏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