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内蒙古新闻网  21-09-13 16:41  【打印本页】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在“5·12”汶川地震之后,各地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四川、重庆、云南多地震感强烈。这次地震发生时,包括成都主城区在内的四川不少地方的居民都通过电视、应急大喇叭等渠道,在地震波影响到达之前提前收到了预警信息。

  2012年,四川省率先在汶川建立了地震预警试验系统,到2019年10月,电视地震预警系统已经覆盖了四川所有市州,并在50多次破坏性地震中发挥了作用。

  汶川市民颜威:像我们汶川大部分家庭都安装了有线电视,因为在有线电视里面有一项特殊的功能,它就是灾害提前预警,像我们这种有老年人在家的更是给了我们一种安全感。

  2018年,我国全面启动实施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 ,该工程将于2022年底完工,届时将建成15000余个站点,将在华北、东南沿海等重点地区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健全我国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按照这一要求,近年来,各地不断强化应急救灾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

  这是2021年5月14日,在四川省雅安市举行的“应急使命· 2021”抗震救灾演习。这场演习模拟了四川突发7.5级地震,灾区损失严重,各方力量紧急救灾的过程,演习共动用各类应急力量6100余人,对抗震救灾实战能力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验。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董绍棠:在中央支持下,近两年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会同财政厅累计下拨地质灾害救灾资金4.4亿元,支持20个市(州)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项目1244个,修订完善《四川省地震应急预案》,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应对处置能力正在全面提升。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在公共应急、灾难救助、重大安全保障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新的应急救灾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彰显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大无畏气概。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 李慧宁]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