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内蒙古新闻网  21-09-14 17:05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近地移植的巧家五针松树苗。闫科任摄

  人民网昆明9月13日电(徐前)野外已经灭绝的富民枳,在原分布地得到有效回归重建。

  巧家五针松、华盖木、漾濞槭、滇桐、云南金钱槭、显脉木兰、萼翅藤等15种迁地保护的植株已正常开花结实……

  9月13日,在“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综合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卫斌介绍,目前,云南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通过就地、迁地和回归等抢救性保护措施得到了有效保护,脱离灭绝威胁,达到了拯救目标。

  “十三五”期间,林草、科技、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围绕极小种群保护物种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施120多个保护项目。王卫斌介绍,未来10年,云南聚焦101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拯救保护工作,着力实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从物种资源收集保存到野外种群恢复壮大的根本性转变。

  云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位居全国之首,与此同时,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和脆弱性并存。调查显示,全省有2000余种高等植物和50%以上脊椎动物的生存处于受威胁的状态。

  生物物种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系统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作,确保物种“零灭绝”,促进种群逐步恢复,是云南维护生态平衡,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举措。

  2021年,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在评价、总结和分析第一批极小种群保护名录物种保护成效、方法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编制《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出台《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根据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生存和保护现状,对2010年提出的第一批62个植物物种进行了调整和更新。目前,新目录已经通过公示审查程序。

  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方面,云南省纳入国家和省级政府层面保护行动计划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共计87种。“十三五”以来,云南省建立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突破了36个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在人工繁育基础上对61个植物物种开展了迁地保护,对16种累计3万余株极小种群植物进行回归种植。

  王卫斌介绍,下一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将进一步完善极小种群物种就地、近地、迁地多元化保护体系,着力推进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物种信息化监测管护体系建设,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信息化资源监测监管体系,提升野外种群保护管理水平,确保种群及其栖息地安全。突出拯救保护重点。持续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人工繁育和回归。组织实施一批极小种群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修复项目,进一步提升栖息地质量。


[责任编辑: 魏佩]
    相关新闻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