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桥村,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抗战时期,它是陕甘宁边区的模范村。新时代,郝家桥村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在这次陕西考察途中,曾经在今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为该村颁奖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村里实地调研。这个楷模村庄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点击收听本期《潮头观澜》音频版
从“农村楷模”到“脱贫攻坚楷模”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青砖窑洞,整齐排列。郝家桥村是一个典型的陕北乡村。村口石壁上“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劳模精神”格外醒目。
革命战争年代,郝家桥村是绥德地区最早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党的组织、进行革命斗争的村庄之一。1943年,村里积极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不仅让当地群众吃饱了肚子,还有力支援了部队的粮食供应。村干部刘玉厚被推选为绥德分区劳动英雄。区里号召“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
△俯瞰郝家桥村。(总台记者刘海涛拍摄)
岁月变迁,艰苦奋斗的传统和劳模精神始终在郝家桥村传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郝家桥村发展起了红色旅游和特色农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4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43元。从漫山黄土,到山上花果园、沟里有温棚,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30%的郝家桥村,今年2月成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10个集体之一。
推进乡村振兴: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考察郝家桥村的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刚刚去了米脂县的高西沟村。他走进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长势,与陕北老乡拉起了家常。总书记祝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牵挂殷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去年在陕西考察时,总书记就曾称赞柞水木耳:小木耳大产业。
△郝家桥村温室大棚种植的“红地球”葡萄,特点是产量高、耐贮运。(总台央视记者马超拍摄)
近年来,郝家桥村逐步形成了集山地苹果、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其中,建成山地苹果生态果园2000亩,栽植苹果苗7.6万株。村里还建成总规模500千瓦的光伏产业,为乡村振兴打下了扎实的产业基础。
战斗堡垒接续奋斗
今年2月25日,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奖牌。
曾经当过兵的刘振喜在2015年接过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他在村支部大会上说:“当年刘玉厚靠吃苦精神把大生产运动搞得有声有色,我们也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把脱贫攻坚任务啃下来。”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基层党组织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抓党建促脱贫中得到锻造,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如今,和千万个中国村庄一样,郝家桥村党员干部带领村民接续奋斗,踏上了推进乡村振兴、奔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监制丨申勇赵雪花龚雪辉
主笔丨马喆
播讲丨姚科
音频制作丨刘逸飞
责编丨郁振一
视觉丨陈括张晶
编辑丨王继阳